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藍吊

中 文 名 藍吊

英 文 名 Palette Surgeonfish、Blue Tang、Regal Tang

拉丁學名 Paracanthurus hepatus

命名者,年份 Linnaeus,1766

參考文獻 Myers, R.F., 1991. Micronesian reef fishes.. Second Ed. Coral Graphics, Barrigada, Guam. 298 p. 第248頁

地理分佈 分佈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分佈範圍包括東非洲的馬斯克林群島(Mascarene Islands)至吉里巴斯(Kiribati,

西太平洋上一共和國),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大堡礁南部, 以及新赫里多尼亞、薩摩亞群島(Samoa)和密克羅尼西亞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 北緯30度和南緯25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藍吊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9條 背鰭軟條(總數):19-20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8-19條

成魚體長呈橢圓形而側扁。 口小, 端位, 上下頜齒較大, 齒固定不可動。 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腹鰭僅3軟條;尾鰭近截形。 尾棘在尾柄前部, 其後端固定于皮下。 體藍色, 體上半部從胸鰭中央至尾柄全為黑色, 但胸鰭後方具有一長橢圓形藍斑;眼後另具一黑帶沿背鰭基部縱走而與體之黑斑相連;腹鰭、背鰭和臀鰭藍色而具黑緣;胸鰭前部藍色,

後部黃色;尾鰭黃色, 上下葉緣黑色。 藍吊幼魚和成魚沒有太大差異, 不同之處在于隨著成長而體型逐漸拉長。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31cm

習 性 棲息於面海且有潮流經過的礁區平臺水深2-40米之間的水域。 成魚通常會聚集於離海底1-2米高的水層, 而幼魚和亞成魚則聚集在鹿角珊瑚(Pocillopora eydouxi)附近, 一旦受到驚嚇立即躲入珊瑚的枝芽間。 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