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資訊

捕捉甲鱉六技

一、水底捕捉甲魚只需備一個拍水盆和一個竹簍即可。 方法是由二人配合, 一人在岸上觀察動態, 一人在水中捕捉, 捕捉者必須熟悉水性, 找水深不超過3米的水域, 先察看水中動態, 如發現有甲魚浮頭, 岸邊有甲魚留下的腳印、吃剩的殘饣和拉下的糞便, 岸邊小樹上有甲魚因受驚而落水等情況, 即表明有甲魚。 站在水中的人即可在0.5—1米深處, 雙手握住拍水盆柄, 用力拍打水面。 甲魚受驚後, 立即鑽入水氐尼中隱藏, 由於甲魚在泥中爬行, 水面就會連續不斷出現 泡沫。 此時, 站在岸上的人應及時準確地指出出現泡沫的地點,

另一人則潛入捕捉。

二、鉤釣甲魚法:選用22—24號鋼絲製成有倒須的釣鉤, 鉤齒微微向外偏出, 上端制盛開小圈, 引以2毫米粗、2米長的尼龍線做釣線, 用蚯蚓螺蚌肉之類做誘餌裝在釣鉤上。 如有條件, 將豬肝切成小塊, 拌以冰片、茴香、麻油等芳香藥物, 浸泡2—3小時後做鉤餌, 效果更佳。 再用一根3毫米粗、200米長的尼龍線做幹線, 在幹線上每隔2—3米遠系一根有釣鉤的支線。 幹線兩端應固定在木樁上, 沿幹線每隔20米左右遠應插一根木樁, 並將幹線纏在木樁上。 將上述設施放在有甲魚的水木樁可縱橫交錯地插, 也可插成S形或直線, 一定要插牢。 插完畢後, 每隔50—60分鐘檢查一次, 看甲魚是否已上鉤。 方法是:輕拉支線,

或用大盆、小船載人來回檢查。 此 適宜於7—8月份, 特別是炎熱天氣和雨過天晴時採用。 此法還可用來釣烏龜和其它魚類。  

三、掛鉤捕甲魚:掛鉤是一種特製的鋼絲鉤。 將小青蛙或小塊生豬肝用麻油、冰片、茴香等芳香藥物拌好, 放置1—2小時後固定在掛鉤上。 尋找肥水(黃綠色、油綠色、共色)、浮的多、甲魚和小魚蝦多的小池塘和小水溝, 將裝有饣料的掛鉤放進水的表層或甲魚群集的沙灘水中, 人隱蔽好並用手握住掛鉤的手柄, 待甲魚游來覓食時, 即可伺機捕獲。 用此法捕甲魚, 頭一個一定要鉤住, 否則, 逃跑的甲魚就會給其它甲魚通風報信, 都不來上鉤了。 如果發現有甲魚逃跑, 必須過幾天再來。 此法最適於6月初至8月末。

四、用探測耙捕捉甲魚:探測耙系由竹、木製成,

木柄長70—90釐米, 頂端有橫檔, 寬約60釐米, 橫檔上的齒, 系由10極上寬下窄的尖銳竹條製成, 長約138釐米。 春末夏初, 選擇長期未幹過, 水深不過人頭, 並發現過有甲魚在水中露頭的塘沼水池、水溝(冬季採用此法, 水不過腰, 並要穿下水褲), 雙手握住探測耙的木柄, 下水在泥沙中逐步探尋。 當齒尖在水中碰到甲魚, 握著耙柄的手就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即可斷定泥沙中有甲魚, 此時即可順著耙齒捕捉。 捕捉甲魚時, 應將左右手分別捏住甲魚的頭部和尾部。 捏住頭部的手, 應連甲殼捏緊, 不使頭伸出:捏尾部的手, 要用母指和食指捏緊兩後腳窩。

五、用排叉捕鱉:用排叉捕捉甲魚、烏龜, 必須備有排叉、取魚鉤和排桶三種工具。

排叉一般有5—7個鐵齒, 鐵齒前尖後粗。 取魚(鱉)鉤呈文帳鉤形, 鉤徑約8—9釐米, 鉤尖要十分鋒利, 以竹竿作柄。 排桶由三個木桶組成, 做桶的木料必須結實, 桶內外均應塗以黑、白桐油, 嚴防漏水。 三個木桶用木支架、扁擔纏牢成三角形。 其中一個為圓形柱體, 俗稱“坐桶”, 桶高43釐米, 內徑約40釐米, 另兩個為橢圓柱體, 高48釐米, 內空長軸為70釐米, 短軸48釐米。 每年“小雪”過後至次年3月, 氣候寒冷, 甲魚、烏龜便鑽入淤泥越冬, 利用它們的這一習性, 可尋找肥水、向陽、水深約1—5—2米深的塘沼水庫、坑溝、湖泊、河流, 輕輕坐在圓形木桶上, 兩支腳分別站在左右兩邊的橢圓形木桶時雙手握住排叉, 在水底探尋。 探插時, 若水中發出尖聲, 手感硬挺,
多半是叉上了石頭之類的硬物。 若手感柔軟併發“冬冬”的響聲, 表明叉住了甲魚或烏龜。 此可用一手緊握排叉抵住, 另一隻手則持魚鉤鉤起。

六、篾席掛鉤捕鱉法:把3—4張寬大的竹篾席連接起來, 在篾席兩端各綁一根長3米、直徑8釐米的木樁, 插放在塘沼中間。 篾席兩面掛上若干個掛線的魚鉤, 魚鉤上用線纏上肉食誘饣。 當甲魚遊進覓食就會上鉤。 甲魚上鉤後左右衝撞, 力圖掙脫。 人在岸上發現後即可下水捕捉。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