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太平洋黑吊

中 文 名: 太平洋黑吊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Finelined Surgeonfish
拉丁學名: Acanthurus grammopt
地理分佈 分佈在太平洋西部的珊瑚礁海域, 分佈範圍包括菲律賓、印尼以及澳大利亞西北部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 性 藻食性

太平洋黑吊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8-9條 背鰭軟條(總數):25-26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3-24條

成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 頭小, 頭背部輪廓明顯凸出, 成魚越是明顯。 口小, 端位, 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 齒固定不可動, 齒緣具缺刻。 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 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彎月形, 隨著成長, 上下葉逐漸延長。 成魚體一致黑色, 眼睛前方具一不明顯之黃色斑帶, 鰓蓋後方另具一深棕色斑。 各鰭與體色一致, 背鰭和臀鰭軟條部鈍圓形, 尾鰭基部具白色豎帶, 末端具白色緣, 因此得名“雙帶黑吊”。

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 幼魚體乳黃色, 體側滿布藍色的波狀橫線, 背鰭淡黃色, 臀鰭黑色, 各具5-6條白色橫線。 隨著成長, 幼魚體色逐漸轉為一致黑色。 太平洋黑吊與印度洋黑吊(Acanthurus gahhm)以及白鰭黑吊(Acanthurus albipectoralis)較為相似, 與印度洋黑吊的區別在於尾鰭緣的顏色以及背鰭和臀鰭軟條部的形狀, 印度洋黑吊的尾鰭緣為藍色, 且背鰭和臀鰭軟條部為角形;與白鰭黑吊的區別在於胸鰭和尾鰭, 後者的胸鰭後部為白色, 且尾鰭末端不具白色緣。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35cm

習 性 棲息于沿岸珊瑚礁區水深2-30米之間, 通常單獨或成小群生活在泥濘的水區域中。 主要以海藻為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