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植物

蘿蔔常見病害及防治

一、蘿蔔白斑病症狀

葉片上散生圓形或卵圓形病斑, 灰白色至淡褐色。 後期病斑半透明, 薄如窗紙, 有時開裂、穿孔。 重時病斑連片, 葉片枯死。

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 病菌在種子上、土壤中越冬, 種子也可帶菌。 借風雨傳播。 11~23℃, 相對濕度60%以上是發病必要條件。 肥料不足, 澆水過多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種子消毒。 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 或用種子重量0. 4%的40%福美雙拌種。 (3)施足基肥, 增施磷、鉀肥;適度灌水, 雨後排水。 (5)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培液, 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或40%混殺硫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藥劑。

二、蘿蔔褐腐病

症狀 主要危害肉質根、葉柄。 肉質根染病, 先從根與地面接觸的地方表現症狀, 病部顏色變淡, 呈水浸狀軟腐, 用手輕輕一拔, 即可將蘿蔔從地表發病處拔斷。 葉柄基部呈濕腐狀。 縱切肉質根, 可見心部軟腐, 最後潰爛一團, 但外皮較正常。

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 病菌在南方可在田間輾轉為害、傳播蔓延, 無需越冬。 在北方, 主要在病殘株、種株、病殘體及害蟲體內越冬。 借助雨水、灌溉水、帶菌肥料、昆蟲等傳播, 從菜根傷口侵染。 在整個生育期均可從根部侵入, 引起生育期間適宜時發病。 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 25~30℃的溫度, 如95%以上的相對濕度, 利於病害侵染髮生。

雨水過多、灌水過度, 易於發病。 傷口多, 發病重, 包括自然裂口、病痕、機械傷和蟲傷等。 尤其昆蟲為害導致傷口, 又帶菌傳播。 久旱遇雨後, 增加生理傷口, 發病重。 低窪積水不利傷口癒合, 受害嚴重。 播種早的易於受害。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重病地和非寄主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高壟栽培, 避開低窪易澇地。 施用糞肥充分腐熟。 合理用水, 勿大水漫灌, 雨後及時排水。 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隨之用石灰消毒根穴。 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株, 深翻滅菌。

2.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噴灑或灌根。 可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倍液,

或50%代森鉸水劑800倍液, 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 或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 或30%綠得保膠懸劑400倍液等藥劑。

三、蘿蔔黑斑病

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 可使葉柄、花梗和種莢受害。 葉片發病, 病斑圓形、褐色或深褐色。 病斑中間常有明顯的同心輪紋, 周邊稍有黃色圈。 莖和葉柄上病斑條點狀、暗褐色。 嚴重時, 葉上病斑多個連成片, 使部分枯死, 甚至乾枯脫落。 潮濕時, 病部產生淡黑色黴層。

花梗和種莢上症狀和葉柄上相似。

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種株上, 或粘附於種子表面越冬, 借風雨傳播到葉片上。 病菌喜歡溫暖、高濕條件, 發病最適溫度為13~15℃。 潮濕多雨、溫度偏低時病害易於發生。 晝夜溫差大、葉面結露, 利於病菌產生和侵染。 早播、地勢低窪、積水、管理粗放或肥水不當使植株長勢衰弱等, 往往加重為害。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實行2年以上輪作。 收後徹底清潔田園, 深翻土壤, 壓埋病殘體。 加強管理, 高壟栽培, 精細整地, 避免早播, 施足底肥, 增施磷肥、鉀肥, 合理灌水, 雨後及時排水。

2.種子消毒 可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 然後在冷水中降溫。 也可用種子重量0.4%的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拌種。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

可選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或4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每7天噴藥1次, 視病情防治2~3次。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