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植物 » 多肉植物

關於銀冠玉的疣和疣的組成

1047

摘要:

1、是銀冠玉都有疣, 是銀冠玉基本都可以叫疣銀冠玉;

2、 疣的形狀基本有兩類: 六角基疣, 菱形疣;六角基疣疣點基本上翹, 菱形疣點基本下塌;

3、是銀冠玉基本是葫蘆銀, 葫蘆有直葫蘆, 典型性斜葫蘆(明顯的S 腰線) 非典型性斜葫蘆(初期有明顯的腰線, 後期緊密不容易看出);

4、六角基疣基本組合出直葫蘆, 菱形疣基本組合出斜葫蘆;

5、直葫蘆勾畫出井字型九宮格整體, 斜葫蘆基本勾勒出魚網狀網格;

6、直葫蘆引申出明顯的直棱, 斜葫蘆更多的伴隨模棱兩可的左右旋;

7、直葫蘆大多對應著13棱, 斜葫蘆大多是21棱銀,

一般來說21棱銀更容易大型化;

8、烏羽玉自然界的雜交或者特性遺傳已經極其豐富, 特例有待繼續學習(比如南瓜疣大烏型螺旋銀等等)。

銀冠玉的疣是充滿魅力和多變的。 在自然界, 烏羽玉的產地分佈最廣大, 絕大部分可以自花, 銀冠玉和翠冠玉的產地區域都很小, 都只是在墨西哥某省的某些區域有發現, 而且基本是異花授粉, 這也從側面去說明烏羽玉的習性最強健, 如果同樣的養殖環境, 烏羽玉會更耐曬, 更耐旱, 更抗寒。 冬天的低溫, 一直冷下去, 自然界可能最先凍死的是翠冠玉, 然後是銀冠玉, 最後才是烏羽玉。 從授粉習性來說, 因為大部分烏羽玉可以自花, 而銀冠玉基本都靠異花, 所以這樣也導致了銀冠玉的遺傳出現多樣性,

在原產地幾乎找不到特徵完全一模一樣的兩個。 而烏羽玉很多地區基本就是一個模子複製出來的。 但是並不是說, 烏羽玉就很單調, 因為有些地區也有異花為主, 這些區域出現的烏羽玉就有點小類似銀冠玉的授粉結子演變, 會出現點多樣性。

環境和養殖手法不一樣, 同樣的疣呈現出來的狀態也不盡相同。 說到疣單獨說疣的個體, 比較好說, 可以用窮舉法, 比如圓的, 橢圓的, 菱形的, 三角的, 翹的, 塌的, 六角型的, 無外乎這幾種情況, 而且這個好區分, 按形狀去框, 糾結的是疣與疣的排列組合方式, 再加上皮毛的差異變化, 這個組合上去就比較容易讓人迷糊。

疣的形狀好窮舉, 但是如果再深層挖掘剖析,

疣的形狀其實可以基本定性為2類基, 六角形疣基, 和菱形疣基, 圓疣可以歸入六角形疣基, 三角形和一些類似形狀歸入菱形基。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疣的大小有差異, 疣的鼓翹有差異, 但是如果可以做切面, 疣區域的分界線是有一致性的。 比如種永B型大疣銀的基線從這張照片看就比較明顯接近於六角形基。 大部分菱形基的銀冠玉, 整體看起來疣毛點是有點向下的, 而六角形基的疣點是有點象上翹, 在銀冠玉長大的時候這點更明顯。 之所以先做出這兩類基, 是為了更便於瞭解下面要說到的疣與疣之間的組合方式, 基於這兩種基礎, 最後剖析出的組合方式其實也不多了。

這裡就開始用一些圖片說事, 比較清楚直觀:

“春秋壺”的種永圓疣, 六角基的疣, 很上翹, 大疣其實有六角基(圓形), 也有菱形基的。

種永B型大疣銀冠玉, 很明顯的看出六角基的:

菱形大疣銀冠玉, 菱形基的疣, 疣點是有點朝下的:

編輯:果子

六角形蜂窩疣銀冠玉,是個野生魚側芽:

但是比較不幸的是今年大水生長衝開生長變形了,看不出六角了,所以說疣的變化和養殖手法也很有關係的。

菱形疣,有些是三角形,比較少見:

菱形疣:

青頭大的六角形疣:

編輯:果子

菱形疣的毛點向下發展,是由菱形基的形狀先天就決定了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沒有疣的銀冠玉也有,其實也不能說沒有疣,很不明顯也是有的 ,而且由於年齡的關係,可能疣的變化還沒有生長開來。

南瓜餅側芽:

當初買南瓜餅的原因就是看到的銀冠玉都有疣,突然出現一個沒有疣的南瓜餅感覺很有意思。我的南瓜餅主頭,已經開始從13棱在增棱,增棱後的變化會不會出現疣的形狀,繼續觀察。

為什麼看起來每個銀冠玉的疣好像都不一樣的?其實造成這個多樣性的原因就在於疣和疣的結合方式又充滿了變化性和多樣性,相當於平方級的組合方式,在烏身上,棱是主體,疣最多是穿插的點綴,圍繞棱來開展,而在銀冠玉身上,疣是主體疣的主體穿插演變出棱的變化,撥開變化看不變的東西,其實就我的粗淺理解來看,80%的銀冠玉都可以歸結到葫蘆疣上面,葫蘆的繼續組合又演變出棱的變化,棱和疣的交織組合出整體的變化,比如網格狀,方格狀等等。直葫蘆好看,直觀,通常一眼看過去棱的感覺分明的就是直葫蘆,斜葫蘆也容易一眼分辨,因為斜葫蘆一般交織出螺旋,斜葫蘆銀一般從疣的個體可以歸到相鄰的兩條棱上都沒有什麼突兀感,大疣銀冠玉上面最明顯,小點疣的斜葫蘆一般和21棱交織,整體看過去棱疣特別多和密集,網格狀的感覺非常明顯。

這裡說的直葫蘆基本就是指這樣的葫蘆:

編輯:果子

斜葫蘆是這樣的葫蘆:

這裡先說下典型的葫蘆疣,其實典型的葫蘆疣在翠身上也相當常見,有些銀和翠的疣型非常相似,甚至有重疊,這也從側面印證以前有學者做過DNA分析得出的結論,銀冠玉銀冠玉和翠冠玉的血緣關係更緊,而和烏羽玉的血緣關係更遠,銀冠玉和翠冠玉甚至可以雜交產生下一代。這也就會難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非常典型的葫蘆大疣銀冠玉,來自“春秋壺”大仙:

種永A型NO.1 大型疣銀的直接側芽:

長大後竟然會變成這樣,感到驚奇,感謝種“永大師”的照片,斗膽引用了:

再看翠冠玉的典型葫蘆疣是不是非常相似呢?

一個白肌群翠:

編輯:果子

另外一個大疣的葫蘆翠:

我說80%以上的銀冠玉都是葫蘆銀大家不要拍我,排除掉養殖手法和品種特性的差異,放大疣與疣之間的過渡結合趨勢,或許會比較認同我的這個想法。變化差異是有的,比如葫蘆的過渡頸部有些品種就會非常緊密縮減,養殖手法導致疣與疣之間結合的更緊湊,還有就是魚的年齡階段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特點,比如幼年期疣和疣之間結合的葫蘆頸部會非常寬鬆明顯,青年期又會緊密一點,成熟期由於單位面積疣點增多,這樣導致的形態就是會更多的出現完整的疣型,而導致葫蘆疣特有的頸部感覺消失。葫蘆的巨大差異在於葫蘆的腰部,就是這個位置:有的葫蘆腰部過渡很小,疣一密集疊加,這個腰就消失了,造成非常整體顆粒感的疣,就是我們常說的個體疣銀,如果葫蘆腰部比較圓滑細長,這個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下部的葫蘆腰部看不出,上部甚至上部都有腰部的痕跡,那這樣的叫葫蘆疣就更易於接受。

上面的典型葫蘆疣估計都看清楚了,就我的理解,葫蘆疣只有兩種,一種直葫蘆疣這有點和大家的通常看法不一致,一種斜葫蘆疣,斜葫蘆疣又分成上面的典型性斜葫蘆疣,還有非典型性的葫蘆疣,有可能是大家所常說的小疣銀,但是非典型性的葫蘆疣其實包括大疣也包括小疣的。前面說的2種疣基在這裡產生作用,一般六角基的疣組合出直葫蘆疣,菱形基的疣組合出斜葫蘆疣。

上面發過的是典型的斜葫蘆疣,接下來先看看非典型的斜葫蘆疣,在這之前,在重複一下21棱銀冠玉,是在coahuila省的lagune地區的特產,這裡有部分銀小時候不大的尺寸就會達到13棱,而且一般呈現的是無疣直棱,這裡一定要引用一下KK 老爺子拍攝的一張原產地照片:

這張照片被轉發過多次,注意看,就會發現右下角的已經是13棱直棱,幾乎無疣的感覺,而左下角已經出現網格狀的疣,這就是lagune地區的特長,一般在8-9cm的尺寸會在13棱的基礎上面增棱,超21棱奮進,這突然增加的疣點之間就會出現所謂的斜葫蘆疣,看這張正在出現此變化的異端剛買的一個銀就是這種情況:

另外我也有一個雙頭銀,小頭呈現出13棱的情況:

編輯:果子

大頭快9cm也已經出現增棱出現葫蘆疣的狀態了:

這種斜葫蘆緊密交織,加上養殖手法,一般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小疣銀感覺,顆粒個體疣感很強烈,其實這也是種斜葫蘆銀冠玉。一般會變成這個:

再看這幾個,也是剛出不久,或者要出斜葫蘆疣了,一般伴隨著增棱。

編輯:果子

再看幾個斜葫蘆,還有非典型的斜葫蘆,大家可以有興趣區別一下。我的一個野生的側芽,可以歸入典型的斜葫蘆疣銀冠玉:

“老顧”的超大疣銀冠玉,也是典型的斜葫蘆疣:

好像是“居士大哥”的一個魚,也是典型的斜葫蘆疣:

我的一個疣銀冠玉,其實也是斜葫蘆疣,有些大疣銀冠玉也會斜葫蘆疣:

“愛家”的玉米疣銀冠玉,其實應該是非典型的斜葫蘆疣,養的緊密點會葫蘆的腰部會比較看不清楚,顆粒感會比較強:

編輯:果子

也是我的一個野生的側芽,可以歸入非典型的斜葫蘆銀冠玉:

這個應該也可以歸入非典型的斜葫蘆疣,因為腰部的過渡線條不是很圓滑,到最後會形成顆粒感比較強的個體疣:

斜葫蘆說完,我們看看典型的直葫蘆疣。很多人覺得可能只有有腰線的葫蘆疣才算葫蘆,而沒有腰線緊密結合的兩個疣結合其實更像葫蘆疣。前面已經說過,菱形基的疣大多組合出斜葫蘆,六角基的疣則大多組合出直葫蘆,包括所謂大疣小疣在內。

還是看圖說話,我的一個疣銀冠玉,直葫蘆,圓疣屬於六角基:

同樣是六角基疣的直葫蘆排列:

編輯:果子

老闆的直葫蘆:

“茶茶”的直葫蘆:

我的一個野銀側芽,也可以歸入直葫蘆,等到養大或者形體積壓控水,感覺就會更明顯:

“老顧”的直葫蘆,顧大大很多銀都是葫蘆銀冠玉,好像顧大對葫蘆小疣銀冠玉情有獨鍾:

當然銀冠玉的疣千變萬化,我所收集的照片和養的東西只是其中比較少的一部分,由此做的推論,大自然何其奇妙,野生狀態下可能會有比較多的特例,有機會慢慢見識。相比兜不同的是,魚的產地和數量非常狂廣,分佈數量和地域不是一個數量級,兜的發展從野外獲得一個奇跡兜出現N多的園藝變種,但是到魚身上,其實所謂的園藝種並不多,一方面因為魚的基數和數量分佈的關係,大自然已經做了足夠多的雜交或者演化,已經有非常多的邊緣種,比如疣烏羽玉,白花烏羽玉,白花銀冠玉,等等,其實有不少冠著名家名稱的魚很多都可以再野外找到影子,大疣銀冠玉也有野生的,魚園藝種植我感覺更多的是在理想的條件下凸現魚本身的一些形體特點了,比如疣,比如棱,皮等等。

發的這些體會只是自己養球這3年來現在的一些認識,也許隨著養殖時間的沉澱,會顛覆自己的一些想法。

編輯:果子

編輯:果子

六角形蜂窩疣銀冠玉,是個野生魚側芽:

但是比較不幸的是今年大水生長衝開生長變形了,看不出六角了,所以說疣的變化和養殖手法也很有關係的。

菱形疣,有些是三角形,比較少見:

菱形疣:

青頭大的六角形疣:

編輯:果子

菱形疣的毛點向下發展,是由菱形基的形狀先天就決定了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沒有疣的銀冠玉也有,其實也不能說沒有疣,很不明顯也是有的 ,而且由於年齡的關係,可能疣的變化還沒有生長開來。

南瓜餅側芽:

當初買南瓜餅的原因就是看到的銀冠玉都有疣,突然出現一個沒有疣的南瓜餅感覺很有意思。我的南瓜餅主頭,已經開始從13棱在增棱,增棱後的變化會不會出現疣的形狀,繼續觀察。

為什麼看起來每個銀冠玉的疣好像都不一樣的?其實造成這個多樣性的原因就在於疣和疣的結合方式又充滿了變化性和多樣性,相當於平方級的組合方式,在烏身上,棱是主體,疣最多是穿插的點綴,圍繞棱來開展,而在銀冠玉身上,疣是主體疣的主體穿插演變出棱的變化,撥開變化看不變的東西,其實就我的粗淺理解來看,80%的銀冠玉都可以歸結到葫蘆疣上面,葫蘆的繼續組合又演變出棱的變化,棱和疣的交織組合出整體的變化,比如網格狀,方格狀等等。直葫蘆好看,直觀,通常一眼看過去棱的感覺分明的就是直葫蘆,斜葫蘆也容易一眼分辨,因為斜葫蘆一般交織出螺旋,斜葫蘆銀一般從疣的個體可以歸到相鄰的兩條棱上都沒有什麼突兀感,大疣銀冠玉上面最明顯,小點疣的斜葫蘆一般和21棱交織,整體看過去棱疣特別多和密集,網格狀的感覺非常明顯。

這裡說的直葫蘆基本就是指這樣的葫蘆:

編輯:果子

斜葫蘆是這樣的葫蘆:

這裡先說下典型的葫蘆疣,其實典型的葫蘆疣在翠身上也相當常見,有些銀和翠的疣型非常相似,甚至有重疊,這也從側面印證以前有學者做過DNA分析得出的結論,銀冠玉銀冠玉和翠冠玉的血緣關係更緊,而和烏羽玉的血緣關係更遠,銀冠玉和翠冠玉甚至可以雜交產生下一代。這也就會難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非常典型的葫蘆大疣銀冠玉,來自“春秋壺”大仙:

種永A型NO.1 大型疣銀的直接側芽:

長大後竟然會變成這樣,感到驚奇,感謝種“永大師”的照片,斗膽引用了:

再看翠冠玉的典型葫蘆疣是不是非常相似呢?

一個白肌群翠:

編輯:果子

另外一個大疣的葫蘆翠:

我說80%以上的銀冠玉都是葫蘆銀大家不要拍我,排除掉養殖手法和品種特性的差異,放大疣與疣之間的過渡結合趨勢,或許會比較認同我的這個想法。變化差異是有的,比如葫蘆的過渡頸部有些品種就會非常緊密縮減,養殖手法導致疣與疣之間結合的更緊湊,還有就是魚的年齡階段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特點,比如幼年期疣和疣之間結合的葫蘆頸部會非常寬鬆明顯,青年期又會緊密一點,成熟期由於單位面積疣點增多,這樣導致的形態就是會更多的出現完整的疣型,而導致葫蘆疣特有的頸部感覺消失。葫蘆的巨大差異在於葫蘆的腰部,就是這個位置:有的葫蘆腰部過渡很小,疣一密集疊加,這個腰就消失了,造成非常整體顆粒感的疣,就是我們常說的個體疣銀,如果葫蘆腰部比較圓滑細長,這個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下部的葫蘆腰部看不出,上部甚至上部都有腰部的痕跡,那這樣的叫葫蘆疣就更易於接受。

上面的典型葫蘆疣估計都看清楚了,就我的理解,葫蘆疣只有兩種,一種直葫蘆疣這有點和大家的通常看法不一致,一種斜葫蘆疣,斜葫蘆疣又分成上面的典型性斜葫蘆疣,還有非典型性的葫蘆疣,有可能是大家所常說的小疣銀,但是非典型性的葫蘆疣其實包括大疣也包括小疣的。前面說的2種疣基在這裡產生作用,一般六角基的疣組合出直葫蘆疣,菱形基的疣組合出斜葫蘆疣。

上面發過的是典型的斜葫蘆疣,接下來先看看非典型的斜葫蘆疣,在這之前,在重複一下21棱銀冠玉,是在coahuila省的lagune地區的特產,這裡有部分銀小時候不大的尺寸就會達到13棱,而且一般呈現的是無疣直棱,這裡一定要引用一下KK 老爺子拍攝的一張原產地照片:

這張照片被轉發過多次,注意看,就會發現右下角的已經是13棱直棱,幾乎無疣的感覺,而左下角已經出現網格狀的疣,這就是lagune地區的特長,一般在8-9cm的尺寸會在13棱的基礎上面增棱,超21棱奮進,這突然增加的疣點之間就會出現所謂的斜葫蘆疣,看這張正在出現此變化的異端剛買的一個銀就是這種情況:

另外我也有一個雙頭銀,小頭呈現出13棱的情況:

編輯:果子

大頭快9cm也已經出現增棱出現葫蘆疣的狀態了:

這種斜葫蘆緊密交織,加上養殖手法,一般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小疣銀感覺,顆粒個體疣感很強烈,其實這也是種斜葫蘆銀冠玉。一般會變成這個:

再看這幾個,也是剛出不久,或者要出斜葫蘆疣了,一般伴隨著增棱。

編輯:果子

再看幾個斜葫蘆,還有非典型的斜葫蘆,大家可以有興趣區別一下。我的一個野生的側芽,可以歸入典型的斜葫蘆疣銀冠玉:

“老顧”的超大疣銀冠玉,也是典型的斜葫蘆疣:

好像是“居士大哥”的一個魚,也是典型的斜葫蘆疣:

我的一個疣銀冠玉,其實也是斜葫蘆疣,有些大疣銀冠玉也會斜葫蘆疣:

“愛家”的玉米疣銀冠玉,其實應該是非典型的斜葫蘆疣,養的緊密點會葫蘆的腰部會比較看不清楚,顆粒感會比較強:

編輯:果子

也是我的一個野生的側芽,可以歸入非典型的斜葫蘆銀冠玉:

這個應該也可以歸入非典型的斜葫蘆疣,因為腰部的過渡線條不是很圓滑,到最後會形成顆粒感比較強的個體疣:

斜葫蘆說完,我們看看典型的直葫蘆疣。很多人覺得可能只有有腰線的葫蘆疣才算葫蘆,而沒有腰線緊密結合的兩個疣結合其實更像葫蘆疣。前面已經說過,菱形基的疣大多組合出斜葫蘆,六角基的疣則大多組合出直葫蘆,包括所謂大疣小疣在內。

還是看圖說話,我的一個疣銀冠玉,直葫蘆,圓疣屬於六角基:

同樣是六角基疣的直葫蘆排列:

編輯:果子

老闆的直葫蘆:

“茶茶”的直葫蘆:

我的一個野銀側芽,也可以歸入直葫蘆,等到養大或者形體積壓控水,感覺就會更明顯:

“老顧”的直葫蘆,顧大大很多銀都是葫蘆銀冠玉,好像顧大對葫蘆小疣銀冠玉情有獨鍾:

當然銀冠玉的疣千變萬化,我所收集的照片和養的東西只是其中比較少的一部分,由此做的推論,大自然何其奇妙,野生狀態下可能會有比較多的特例,有機會慢慢見識。相比兜不同的是,魚的產地和數量非常狂廣,分佈數量和地域不是一個數量級,兜的發展從野外獲得一個奇跡兜出現N多的園藝變種,但是到魚身上,其實所謂的園藝種並不多,一方面因為魚的基數和數量分佈的關係,大自然已經做了足夠多的雜交或者演化,已經有非常多的邊緣種,比如疣烏羽玉,白花烏羽玉,白花銀冠玉,等等,其實有不少冠著名家名稱的魚很多都可以再野外找到影子,大疣銀冠玉也有野生的,魚園藝種植我感覺更多的是在理想的條件下凸現魚本身的一些形體特點了,比如疣,比如棱,皮等等。

發的這些體會只是自己養球這3年來現在的一些認識,也許隨著養殖時間的沉澱,會顛覆自己的一些想法。

編輯:果子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