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魚兒離開了水

“魚水情”恐怕是魚與水之間一個永恆的情感命題。 然而這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裡, 也有不在水裡生活的魚類。 肺魚這種在澳洲、美洲、非洲均有分佈的魚, 除了鰓的呼吸功能與其他魚沒有什麼兩樣外, 還有一個特殊的本領, 能從大氣中吸進空氣, 經它們的腸道進入鰾內。 肺魚的鰾與眾不同??具有肺的構造與功能, 鰾的內部血管網路縱橫交織, 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氣體代謝工程就在這肺一樣的魚鰾中進行。

由於肺魚的長住環境是雜草叢生的他塘, 因此, 它並不是時時刻刻都用“肺”呼吸, 一旦棲息地的水質發生變化或水塘乾涸,

它們的“肺”就派上用場了。 這種適應環境不斷變化的應變能力是自然界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的客觀反映, 而肺魚則正是生存競爭中的強者。

非洲熱帶雨林的氣候具有雨季和旱季涇渭分明的特徵。 在那裡生長著的肺魚在旱季到來、水源乾枯的時候, 就將自身藏匿在淤泥之中。 它們巧妙地在淤泥中構築一間“獨善其身”的泥“屋”, 僅在相應的地方開一個呼吸孔。 它們就這樣使身體始終保持濕潤, 在“泥屋”中養精蓄銳。 數月後, 雨季來臨, “泥屋”便會在雨水的浸涮下土崩瓦解, 肺魚結束了“休眠”狀態, 重新回到有水的天地。 有人曾在旱季將非洲肺魚連同它的“泥屋”整體遷徙到歐洲大陸。 經溫水浸潤後,

肺魚居然從“泥屋”的廢墟中復活了, 並在一隻魚缸裡生活了好幾年。

攀鱸是長生在印度、緬甸和菲律賓群島的一種魚, 遇到乾旱季節, 它們也能在淤泥中棲息度日, 倘若乾旱曠日持久, 它們不會在泥中耐受煎熬, 而會去開闢新的生存領地。 它們借助於自身的胸鰭和鰓蓋上的銳利鉤刺在陸地上艱難地行走。 攀鱸的鰓邊長著兩個腔室(動物學上稱之為“迷路”), 腔室內部佈滿了微血管網路, 吸入的空氣在腔室中分離出來的氧氣, 通過微血管壁滲入血液中, 保證了攀鱸在陸地上的生存供氧。

印尼爪哇島海域裡的一種熱帶魚??跳彈塗魚, 它們也能在水外尋求生存空間。 跳彈塗魚總是眷戀著生長在淺海水域的紅樹灌木。

漲潮時, 它們與紅樹的根基同在水中休養生息;退潮時, 紅樹樹根深露出水面, 它們也就離開了水, 又跳又蹦地捉食昆蟲和無脊椎動物。 它之所以能長時間在水外生活, 是由於它們鰓前的喉部蓄存著一些永不乾涸的水, 這些水能保持身體潤澤免受乾渴之苦。 有一種銀色跳彈塗魚還非得週期性到陸地上“度假”, 倘若長期強求它們生活在水中的話, 倒是會出毛病, 甚至會悶悶不樂地死去.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