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資訊

棘胸蛙人工繁殖

一、親蛙培育

(一)親蛙池 

面積可大可小, 小的幾平方米, 大的上百平方米;水深0.5~1米;池底深淺不一, 有淺水區、深水區, 也有供蛙棲息的石縫、洞穴和陸地。 此外, 防逃設施和排灌系統俱全。 具體建設可參照幼蛙池或成蛙池。 如採取自然繁殖方式, 親蛙池要兼顧產卵池的特點, 在親蛙池內營造良好的產卵生態環境, 如池中佈置小島, 島中設有許多的洞穴和石縫及水中植草等, 便於親蛙的產卵活動和受精卵著床。

(二)後備親蛙的來源和選擇

1、來源 目前棘胸蛙的人工養殖仍屬起步階段, 親蛙的來源一般以收集天然野生蛙為主。

全年都可進行收集親蛙。 (除冬眠期間不宜驚動外)。 但最好是在每年在天棘胸蛙剛結束冬眠, 開始活動的時候, 此時蛙的性腺已經發育完好, 而距產卵活動尚有一段時間, 可使野生蛙逐漸適應人工飼養條件。 初養者也可先從蝌蚪或幼蛙培育開始, 待其長成後, 再從中挑選後備親蛙。

2、選擇 優良的親蛙, 要求體質健壯, 發育良好, 性情活潑, 無傷殘缺陷, 同批個體中體重較大者為佳。 如選擇的親蛙已達性成熟年齡, 則考慮性徵是否明顯——雌蛙體形豐滿, 腹部膨大。 雄蛙軀體雄健, 前肢粗壯, 婚瘤明顯。 如選擇的親蛙來源於人工飼養, 更要注意親蛙血緣關係, 防止近親繁殖, 避免種質退化。 購買野生蛙種時,

還要特別檢查是否囤積過久和有無受傷, 因市場上二道販子攤位上的蛙久囤家中, 大多損傷, 活力極差。 故最好能自己進山捕獲, 小心護理或直接從捕蛙者手中挑選。

(三)雌、雄親蛙鑒別

選擇親蛙, 首先需要正確鑒別雌、雄, 以便合理配對。 棘胸蛙的雌、雄親蛙個體差異較大, 無論是生殖季節或非生殖季節, 均可用肉眼辨別。

(四)親蛙放養

1、消毒 親蛙放養前, 池塘用生石灰100~200克/立方米或漂白粉10克/立方米消毒, 幾天後清洗乾淨, 重新注入清潔水。 親蛙投放前也須用高錳酸鉀10毫克/升或呋喃唑酮20~30毫克/升或食鹽1%~2%浸浴消毒。

2、放養 合理的放養密度, 對於親蛙培育非常重要。 一般已達性成熟的親蛙, 每平方米放養5~10只為宜, 產卵季節減至1~2只。

如密度過大, 不利於性腺正常發育;如密度過小, 又不能充分利用水體, 造成浪費。 如放養幼蛙培育後備親蛙, 則放養也為正常情況下相應養殖階段的一半左右。

親蛙放養時, 雌、雄配對比例以1:1為宜。 如雄蛙體質較好或養殖規模較大, 也可適當減少雄蛙數量(因雄蛙可重複利用), 雌蛙略多於雄蛙。

(五)親蛙培育

親蛙培育是人工繁殖中極重要的一個環節。 嚴格地講, 後備親蛙的培育, 應從幼蛙階段即開始進行專池飼養, 為其提供良好環境條件, 使其充分發育。

親蛙的飼養管理, 總體上與商品蛙養殖大致相同(可參考幼、成蛙養殖章節), 但因其繁殖特性, 必須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條件 親蛙生長和性腺發育,

要求環境特別幽靜、蔭涼, 切忌干擾和嘈雜。 親蛙池保持泉水長流, 水質清涼, 溫度適宜, 水位適中。 此外, 水中移植水草, 岸上種植陸草, 池上搭蓋涼棚, 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親蛙的放養密度, 要適度稀放, 保證親蛙有寬敞的空間, 以利於親蛙的發育和繁殖活動(指抱對、產卵的行為)。

2、加強產前、產中、產後培育 親蛙攝食量較大。 總的投飼原則是, 要求飼料品種多樣, 營養豐富, 盡可能供給充足的優質飼料。 一般投飼量為親蛙體重的4%~5%, 其中動物性飼料占絕對優勢, 並儘量多喂鮮活飼料。 此外, 還要特別重視親蛙的產前、產中和產後培育。

1)產前培育 每年開春後, 親蛙冬眠復蘇, 即開始進入繁殖期。 此時, 親蛙並不急於覓食,

可少量地投喂鮮活可口的餌料, 使其儘早開食, 以補充冬季體能消耗, 恢復體質。

2)產中培育 在產卵過程中, 親蛙體力耗損大, 食欲差。 發情初期, 親蛙採食量明顯減少, 至抱對時, 吃食基本停止。 故此期間, 應酌情投喂鮮活、高蛋白動物性飼料, 儘快恢復親蛙活力, 為體內尚未成熟的卵子再發育提供營養, 確保第二次產卵(秋產)的順利進行。

3)產後培育 秋季產卵結束後, 及時將產蛙集中飼養, 精心管理。 開始時, 應盡可能多投喂鮮活可口的動物性飼料, 增進親蛙食欲。 1個月後, 親蛙性腺進入再次開始發育的重要時期, 需大量營養, 此時親蛙食欲旺盛, 可大量投喂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飼料, 經強化培育一段時間, 可為親蛙的越冬和翌年繁殖奠定物質基礎。 經20~30天強化培育後,可轉為一般性正常飼養管理。冬季來臨,氣溫下降,人工投飼量也逐漸減少。此時,應投喂鮮活多汁的生物餌料為主,以盡可能延長親蛙冬季進食時間,進一步促進親蛙性腺發育成熟。

二、繁殖

(一)自然繁殖 

 即在人工創造適宜其生態環境條件下(設置良好的產卵適地),親蛙直接在培育池中自然發情、產卵的繁殖方式。

棘胸蛙的繁殖季節較早,在自然狀態下,每年4月中、下旬,性成熟的棘胸蛙開始發情產卵。早期,產卵活動常在淩晨3~8時進行;以後隨著氣溫的升高,日產卵時間逐漸前移。由於抱對過程長,可持續數小時,至1~2天,故有時在白天也可觀察到親蛙雙雙抱對產卵的現象。

在產卵季節,白天天亮,尤其晴天早上,要巡塘,及時搜集蛙卵,將粘附有受精卵的石塊、磚頭等轉移到專門的孵化池進行孵化;或是將粘附在池壁及其他固著物上的卵細心取下,置入預先準備的小型網箱內孵化。

(二)人工催產

在自然繁殖時,由於親蛙個體性腺成熟程度不一致,親蛙產卵活動零星分散進行,難以形成批量生產。在生產中,為了使親蛙集中產卵,達到同步孵化、批量出苗的目的,常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採用人工催產的方法,進行人工繁殖。 1、產卵池 要求產卵四周環境安靜、蔭涼,光線幽暗;產卵池面積不宜太大,為了便於觀察和瞭解親蛙產卵情況,每個產卵池面積5~15平方米;池塘為水泥磚石結構,池中佈設有假山、洞穴、樹根等便於產卵和著床;產卵池使用之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處理,經清洗後備用。池塘水位適中,維持產卵水深以10~20釐米為宜;產卵期間,保持清水緩流。

2、催產季節

(1)準確掌握催產時間 根據如下情況準確掌握催產時間:①雄蛙頻繁鳴叫;②親蛙攝食量大大減少;③基本與當地鯉魚人工繁殖同步進行;④根據歷年催產實踐經驗進行綜合判定。

(2)催產之前將雌、雄親蛙分開飼養 在催產季節到來之前,一般應將雌、雄親分開飼養一段時間,以避免雌、雄親蛙同養在一池,當水溫突然升高時出現自然產卵,而人工難以控制。

3、成熟親蛙的選擇 催產親蛙,要求體型佳、發育好、無病無傷,年齡處於2~5齡壯年階段,體重要求在120~150克以上,性徵明顯——雄蛙鳴聲洪亮,體軀健壯有力,前肢粗壯;雌蛙體形豐滿,腹部膨大、柔軟。來源於野外收集的親蛙,還可在雌蛙腹側皮膚剪一小口,觀察卵子成熟情況,以便準確挑選成熟親蛙。一般棘胸蛙卵巢中,同時存在有大、中、小型三種不同大小的卵子,發育良好(成熟)的卵巢幾乎充滿整個腹腔,且卵巢中絕大部分為大、中型卵粒,小型卵子僅少量地夾在其中。

4、催產藥物 目前用於棘胸蛙催情的激素,主要有促黃體生長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兩種常見魚用激素。 

(1)單獨使用 雌親蛙每千克體重,使用促黃體生長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50~60微克,或每只雌親蛙使用8~12微克。

(2)混合使用 雌親蛙每千克體重,使用促黃體生長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5~40微克,加上每千克雌蛙體重使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250~2500國際單位,或每只雌親蛙使用促黃體生長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5~6微克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250國際單位。採取一次性注射方法,雄蛙使用的劑量減半。

5、藥物配製和注射

(1)藥物配製 先根據親蛙的總體重和使用藥物的注射劑量計算出藥物量,再以每只蛙注射液量控制在1~1.5毫升為依據,測算出注射用水的用量,將藥物完全溶解配成溶液進行注射。注射用水可採用0.65%食鹽溶液或蒸餾水

(2)藥物注射 

 ①注射方法 分為臀部、腹腔和腹部皮下三種注射方法,生產上多採用後兩種方法。

臀部肌肉注射:擇大腿內側肌肉厚實處以45度角刺入0.7~1釐米。

皮下注射:一人捉住棘胸蛙仰其身,另一人一手拈離蛙腹表皮,另一手持注射器將針頭朝向頭部,與蛙腹面呈15度~30度角進針,深度以不空透腹部肌肉層為宜。

腹腔注射:是在腹中線偏左或偏右1~2釐米處按45度角進針,深度憑手感以穿透腹部肌肉層為宜。進針後徐徐注入藥液,注射完畢後,快速拔出針頭,並在退針處稍按壓一會兒,防止藥液外溢。

注射用針頭選擇6~7.5號。注射用具使用前一律經過煮沸消毒。

②注射時間 選擇在下午4~5時進行,一般水溫16~20攝氏度時,其效應時間大約為12~16小時,這樣可使親蛙產卵活動在黎明前後進行,正好與自然產卵時間相符合。不過,有時也出現延長至次日下午或第三日淩晨才發情產卵的異常現象。發生這種情況,一般為精、卵品質差,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較低。

三、人工孵化

(一)孵化設備 

一般常用而效果較好的孵化設施,有水泥孵化池和孵化網箱。此外,因棘胸蛙卵較牢固地粘附在石板或池壁上,不易採集,所以,生產上也常利用產卵直接孵化。

1、水泥孵化池 孵化池一般不採用土池,因為土池水質易渾,且卵子沉入池底時,卵膠膜會粘附在泥土上而影響降低孵化率。因此,用普通水泥池即可。要求水泥孵化池進、排水方便;面積1~3平方米;池深70釐米(高出地面10釐米最佳),每平方米可容納卵3000~6000粒。

建設孵化池的個數,要根據親蛙配組數量而定,可安排數個孵化池排列在一起。

2、孵化網箱 採用40~55目篩絹製作,一般規格為1米×0.8米×0.5米網箱,可放蛙卵8000~10000粒。網箱可設置於清水塘(如親蛙培育池深水處)或流速緩、水溫適宜的清水河中進行孵化。

(二)孵化條件

影響蛙卵胚胎發育的環境條件,主要有溫度、溶氧、水質等。

1、溫度 胚胎發育與水溫密切相關。正常的水溫範圍為16~30攝氏度,超過此範圍,過高或過低均引起胚胎發育停滯或不正常。在水溫適宜範圍內,孵化時間與水溫成反比,水溫高,孵化時間短,反之則較長。當水溫在18~23攝氏度時,需10~12天才能孵出蝌蚪;當水溫升高至25攝氏度時,7~8天就可孵出蝌蚪。

2、溶氧 棘胸蛙孵化對水中溶解氧要求較嚴格,水中溶解氧達3毫克/升以上時,胚胎才能正常發育。生產上,一般要求孵化用水含氧量不低於4~5毫克/升。

3、水質 要求水質清新,未受工業污水和農藥、化肥污染;無洪水和敵害生物侵入;PH在6~8之間,以6.5~7為最佳;孵化期間,水中鹽度不能超過0.2%. 

4、孵化管理 

(1)同批同池孵化 相近1~2天產出的卵,可作為一批,放在同一孵化池中孵化。如相隔多日產出的卵,則應分池孵化。

(2)孵化用水 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孵化用水要輕微流動,保持一定的水交換量。同時保持水深30~40釐米,保證受精卵在水面5釐米以下。

(3)孵化池上搭蓋遮蔭棚 為避免陽光直射和暴雨襲擊,要求在孵化池上方搭蓋遮蔭棚。

(4)加強孵化期間管理工作 移動蛙卵儘量不損壞,及時剔除其中“寡卵”(指未受精卵,為濁白色;正常的受精卵,晶瑩透明,分為深淺不一的動、植物極)。防止水黴病發生。

孵化用水要經過濾處理,防止敵害生物及汙物進入。水中敵害生物,如小魚蝦、其他蛙類蝌蚪及水中橈足類、枝角類等對蛙卵和剛孵出的小蝌蚪危害極大,發現後要及時施藥物清除。

經20~30天強化培育後,可轉為一般性正常飼養管理。冬季來臨,氣溫下降,人工投飼量也逐漸減少。此時,應投喂鮮活多汁的生物餌料為主,以盡可能延長親蛙冬季進食時間,進一步促進親蛙性腺發育成熟。

二、繁殖

(一)自然繁殖 

 即在人工創造適宜其生態環境條件下(設置良好的產卵適地),親蛙直接在培育池中自然發情、產卵的繁殖方式。

棘胸蛙的繁殖季節較早,在自然狀態下,每年4月中、下旬,性成熟的棘胸蛙開始發情產卵。早期,產卵活動常在淩晨3~8時進行;以後隨著氣溫的升高,日產卵時間逐漸前移。由於抱對過程長,可持續數小時,至1~2天,故有時在白天也可觀察到親蛙雙雙抱對產卵的現象。

在產卵季節,白天天亮,尤其晴天早上,要巡塘,及時搜集蛙卵,將粘附有受精卵的石塊、磚頭等轉移到專門的孵化池進行孵化;或是將粘附在池壁及其他固著物上的卵細心取下,置入預先準備的小型網箱內孵化。

(二)人工催產

在自然繁殖時,由於親蛙個體性腺成熟程度不一致,親蛙產卵活動零星分散進行,難以形成批量生產。在生產中,為了使親蛙集中產卵,達到同步孵化、批量出苗的目的,常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採用人工催產的方法,進行人工繁殖。 1、產卵池 要求產卵四周環境安靜、蔭涼,光線幽暗;產卵池面積不宜太大,為了便於觀察和瞭解親蛙產卵情況,每個產卵池面積5~15平方米;池塘為水泥磚石結構,池中佈設有假山、洞穴、樹根等便於產卵和著床;產卵池使用之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處理,經清洗後備用。池塘水位適中,維持產卵水深以10~20釐米為宜;產卵期間,保持清水緩流。

2、催產季節

(1)準確掌握催產時間 根據如下情況準確掌握催產時間:①雄蛙頻繁鳴叫;②親蛙攝食量大大減少;③基本與當地鯉魚人工繁殖同步進行;④根據歷年催產實踐經驗進行綜合判定。

(2)催產之前將雌、雄親蛙分開飼養 在催產季節到來之前,一般應將雌、雄親分開飼養一段時間,以避免雌、雄親蛙同養在一池,當水溫突然升高時出現自然產卵,而人工難以控制。

3、成熟親蛙的選擇 催產親蛙,要求體型佳、發育好、無病無傷,年齡處於2~5齡壯年階段,體重要求在120~150克以上,性徵明顯——雄蛙鳴聲洪亮,體軀健壯有力,前肢粗壯;雌蛙體形豐滿,腹部膨大、柔軟。來源於野外收集的親蛙,還可在雌蛙腹側皮膚剪一小口,觀察卵子成熟情況,以便準確挑選成熟親蛙。一般棘胸蛙卵巢中,同時存在有大、中、小型三種不同大小的卵子,發育良好(成熟)的卵巢幾乎充滿整個腹腔,且卵巢中絕大部分為大、中型卵粒,小型卵子僅少量地夾在其中。

4、催產藥物 目前用於棘胸蛙催情的激素,主要有促黃體生長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兩種常見魚用激素。 

(1)單獨使用 雌親蛙每千克體重,使用促黃體生長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50~60微克,或每只雌親蛙使用8~12微克。

(2)混合使用 雌親蛙每千克體重,使用促黃體生長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5~40微克,加上每千克雌蛙體重使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250~2500國際單位,或每只雌親蛙使用促黃體生長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5~6微克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250國際單位。採取一次性注射方法,雄蛙使用的劑量減半。

5、藥物配製和注射

(1)藥物配製 先根據親蛙的總體重和使用藥物的注射劑量計算出藥物量,再以每只蛙注射液量控制在1~1.5毫升為依據,測算出注射用水的用量,將藥物完全溶解配成溶液進行注射。注射用水可採用0.65%食鹽溶液或蒸餾水

(2)藥物注射 

 ①注射方法 分為臀部、腹腔和腹部皮下三種注射方法,生產上多採用後兩種方法。

臀部肌肉注射:擇大腿內側肌肉厚實處以45度角刺入0.7~1釐米。

皮下注射:一人捉住棘胸蛙仰其身,另一人一手拈離蛙腹表皮,另一手持注射器將針頭朝向頭部,與蛙腹面呈15度~30度角進針,深度以不空透腹部肌肉層為宜。

腹腔注射:是在腹中線偏左或偏右1~2釐米處按45度角進針,深度憑手感以穿透腹部肌肉層為宜。進針後徐徐注入藥液,注射完畢後,快速拔出針頭,並在退針處稍按壓一會兒,防止藥液外溢。

注射用針頭選擇6~7.5號。注射用具使用前一律經過煮沸消毒。

②注射時間 選擇在下午4~5時進行,一般水溫16~20攝氏度時,其效應時間大約為12~16小時,這樣可使親蛙產卵活動在黎明前後進行,正好與自然產卵時間相符合。不過,有時也出現延長至次日下午或第三日淩晨才發情產卵的異常現象。發生這種情況,一般為精、卵品質差,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較低。

三、人工孵化

(一)孵化設備 

一般常用而效果較好的孵化設施,有水泥孵化池和孵化網箱。此外,因棘胸蛙卵較牢固地粘附在石板或池壁上,不易採集,所以,生產上也常利用產卵直接孵化。

1、水泥孵化池 孵化池一般不採用土池,因為土池水質易渾,且卵子沉入池底時,卵膠膜會粘附在泥土上而影響降低孵化率。因此,用普通水泥池即可。要求水泥孵化池進、排水方便;面積1~3平方米;池深70釐米(高出地面10釐米最佳),每平方米可容納卵3000~6000粒。

建設孵化池的個數,要根據親蛙配組數量而定,可安排數個孵化池排列在一起。

2、孵化網箱 採用40~55目篩絹製作,一般規格為1米×0.8米×0.5米網箱,可放蛙卵8000~10000粒。網箱可設置於清水塘(如親蛙培育池深水處)或流速緩、水溫適宜的清水河中進行孵化。

(二)孵化條件

影響蛙卵胚胎發育的環境條件,主要有溫度、溶氧、水質等。

1、溫度 胚胎發育與水溫密切相關。正常的水溫範圍為16~30攝氏度,超過此範圍,過高或過低均引起胚胎發育停滯或不正常。在水溫適宜範圍內,孵化時間與水溫成反比,水溫高,孵化時間短,反之則較長。當水溫在18~23攝氏度時,需10~12天才能孵出蝌蚪;當水溫升高至25攝氏度時,7~8天就可孵出蝌蚪。

2、溶氧 棘胸蛙孵化對水中溶解氧要求較嚴格,水中溶解氧達3毫克/升以上時,胚胎才能正常發育。生產上,一般要求孵化用水含氧量不低於4~5毫克/升。

3、水質 要求水質清新,未受工業污水和農藥、化肥污染;無洪水和敵害生物侵入;PH在6~8之間,以6.5~7為最佳;孵化期間,水中鹽度不能超過0.2%. 

4、孵化管理 

(1)同批同池孵化 相近1~2天產出的卵,可作為一批,放在同一孵化池中孵化。如相隔多日產出的卵,則應分池孵化。

(2)孵化用水 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孵化用水要輕微流動,保持一定的水交換量。同時保持水深30~40釐米,保證受精卵在水面5釐米以下。

(3)孵化池上搭蓋遮蔭棚 為避免陽光直射和暴雨襲擊,要求在孵化池上方搭蓋遮蔭棚。

(4)加強孵化期間管理工作 移動蛙卵儘量不損壞,及時剔除其中“寡卵”(指未受精卵,為濁白色;正常的受精卵,晶瑩透明,分為深淺不一的動、植物極)。防止水黴病發生。

孵化用水要經過濾處理,防止敵害生物及汙物進入。水中敵害生物,如小魚蝦、其他蛙類蝌蚪及水中橈足類、枝角類等對蛙卵和剛孵出的小蝌蚪危害極大,發現後要及時施藥物清除。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