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資訊

實驗室檢查診斷鱉病

檢查的目的是具體瞭解疾病的病症, 查明病原, 為確診打下基礎。 檢查分鱉體檢查、剖檢和實驗室檢查。 以下介紹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的工作主要包括鏡檢、病毒分離、細菌培養、生化試驗、電鏡觀察等。  

1.鏡檢:在整個實驗室檢查中隨時會用到鏡檢, 但第一步鏡檢的目的是為了檢查有無寄生蟲存在。 用玻片壓展法製片, 部位是體表和內臟器官的黏液、病灶、血液, 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

2.病毒分離:病毒檢查的方法很多, 這裡介紹一種比較簡單取病鱉的腦、肝、脾、腎、膽等內臟器官用滅菌生理鹽水洗2~3次後,

剪碎, 勻漿機勻漿, 加入含200單位(微克)/毫升青黴素、鏈黴素的雙抗HanK''s液, 製成10%~20%的組織懸液, 再以2000轉/分鐘離心10~20分鐘, 吸取上清液分別接種于已長成單層的FHM、EPC或其它傳代細胞, 置培養箱中37℃下培養。 7天后將接毒的培養細胞凍融1次, 吸取該細胞凍融液1毫升盲傳於另一瓶正常傳代細胞中, 為盲傳一代, 依此盲傳3~4代後, 將病毒的細胞培養物在銅網上吸附, 用2%磷鎢酸負染, 電鏡下觀察病毒顆粒。 與此同時進行病毒核酸類型的鑒定、耐酸性試驗和乙醚抵抗性試驗等理化特性檢驗, 對病毒進行綜合鑒定。

如果你僅僅想知道疾病是否由病毒引起, 而無需瞭解是哪一種病毒時, 有一種方法更簡單方便:取病鱉的肝、腎、脾等組織,

用滅菌生理鹽水沖洗2~3次後, 剪碎研磨成組織懸液, 加入青黴素、鏈黴素各1000國際單位/毫升, 作用一段時間後, 離心取上清液, 按每只0.2毫升的量注射于健康小甲魚, 飼養一段時間後, 觀察有無病症出現, 可確定該疾病是否由病毒引起。

3.細菌分離:無菌操作取病鱉體表病灶和內部器官的病變組織, 用接種環反復插入後, 劃線接種于營養瓊脂平皿, 放入30℃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後, 觀察各菌落形態, 並挑取各菌落塗片, 經革蘭氏染色後顯微鏡下觀察細菌形態。 同時, 挑取各菌落分別劃線于營養瓊脂平皿、新鮮雞血瓊脂平皿, 置於30℃下進行純化, 培養24小時後, 再塗片, 進行革蘭氏染色和鞭毛染色, 顯微鏡下觀察細菌形態結構。 有條件的地方,

可取細菌培養物銅網上制膜, 2%磷鎢酸(pH值7.0)負染後, 電鏡下觀察細菌的細微結構。

然後, 將各菌株進行各種生理生化試驗, 確定其生長適溫、各種理化特性。

最後, 根據其細菌菌落顏色、大小、有無溶血現象以及菌株的形態、大小、生長適溫和各種理化特性, 參考《一般細菌常用鑒定方法》、《伯傑氏細菌鑒定手冊》、《動物微生物學》、《水產動物疾病學》等書籍資料, 確定病原菌的名稱。 有條件的地方, 最好加一步動物感染試驗和鱉的感染試驗, 確定幾種菌株中, 哪一種或幾種是主要致病菌。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