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植物 » 花卉資訊

山水盆景與“三遠”法

山水盆景的創作方法是以“三遠”法為準則, 它貫穿在整個山水盆景創作過程中, 並指導山水盆景的創作, 不管任何形式的山水盆景都是以“三遠”法中某一種形式出現, 即:“高遠”、“深遠”、“平遠”。 “三遠”法源于宋代郭熙著《林泉高致》一書, 書中提出了“高遠”、“深遠”、“平遠”合稱“三遠”透視法, 此種方法常用於繪畫理論中, 這是眾所周知的。 “藝術同源”, 在盆景藝術中離不開繪畫理論基礎, 尤為山水盆景創作中“三遠”法格外顯得重要。 一盆山水盆景佳作, 衡量標準是:是否符合“三遠”法中某一準則, 是否入畫等。
在宋代郭熙提出“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透視法後, 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又補充了“潤遠”、“迷遠”、“幽遠”三法, 共稱繪畫理論中的“六遠”法, 後三神本文不再贅述。 “高遠”法, 郭熙說:“自山下而仰山巔, 謂之高遠。 ”這是自下向上看的仰視法, 這種透視法宜於表現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的景物, 使觀賞者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情。 在山水盆景創作中“高遠”法運用較多, 創作的主題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選用的石料如:斧劈石、樹木化石、石筍石、英德石、砂片石、龍骨石等等。 作品山水盆景《力拔山兮》採用的是“高遠”法, 所選石料為樹木化石, 在作品構思上以雄偉、粗獷作為它的主題, 作品突出了樹化石的自身特徵以符合大自然真山面貌, 給人一種雄偉、高大、粗礦等藝術感覺。
“深遠”法, 郭熙說:“自山前而窺山后, 謂之深遠”, 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跳, 並要移動視點, 繞過前面近山, 才能看見山后無窮無盡的景色。 這種方法宜於表現幽深的意境, 使人有“江山無止盡”感受。 在山水盆景創作中, 以“深遠”法表現的作品頗多, 選用石料也是多種的, 如:砂積石、砂片石、海母石、英德石、石筍石、斧劈石、龜紋石、蘆管石等等。 作品山水盆景《曲水幽長》以“深遠”法來表現“山外青山”的意境。 在咫尺盆中構成了一幅山水天地之氣的畫面, 在構成靜默的山體中, 力求層次分明、疏密相間、脈絡一致、山勢一致, 由近山向遠山過渡, 造就成一種幽深的境界。 富有變化的山腳, 使得水面曲水幽長, 令人迴腸盪氣,
在整體造型中所蘊含著山水之靈氣, 生命之活力。 “平遠”法, 郭熙說:“自近山而望遠山, 謂之平遠”, 這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係。 “平遠”所看到的物件, 一般不甚高, 多屬於山林藪澤遠浦遙岑之類。 尤其一提的是元代畫家倪雲林是描繪平遠山水的聖手, 他的畫多取材太湖一帶的陂陀汀渚, 意境顯得悠閒寧靜、坦蕩開闊, 對指導今天的山水盆景創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 在山水盆景創作中, 此種形式並不多見, 它的構圖較“高遠”、“深遠”要複雜, 選材難度大, 一般選擇軟石類較妥, 如:浮石、海母石、砂積石、宣石等等。 “平遠”法制作的山水盆景, 它的透視效果較前者要好, 容易造就意境深遠的作品, 給觀者視野開闊, 心裡平衡之感受。
作品, 山水盆景《海島遺韻》就是採用“平遠”法。 所表現的主題是海邊島嶼經過海浪沖刷, 而顯示出富有情感的畫面。 在構圖上以水佔據大部分的空間, 藉以表現大海的寬闊, 在技法上採取散點透視的方法進行山石佈置, 盆面上表現出連綿不斷的島嶼。 視點上不是固定在大的島嶼上, 而是隨著島嶼的連綿進行視點移動, 故給人視野開闊, 心曠神怡之感, 這是“高遠”、“深遠”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