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資訊 » 新聞焦點

揭秘黑猩猩真實世界

努阿巴萊-恩多基國家公園下起雨來,一隻黑猩猩加入到響徹森林的激昂的嚎叫大合唱中。

為了吃到蜂蜜,一隻黑猩猩努力想要砸開樹幹縫隙中的蜂巢。

早飯過後,吃得心滿意足的“莫托”社群成員在樹冠間交流感情。

幾年前,戴夫 ?摩根和克裡克特-桑斯在剛果熱帶雨林紮營時,

聽到一群雄性黑猩猩在遠處發出刺耳的吼叫。叫聲越來越大,他們聽出這群黑猩猩正在樹冠上迅速移動。

他們意識到,黑猩猩正徑直朝他們的營地沖來。接著,幾秒鐘後,桑斯和摩根聽到從一棵樹上傳來一聲溫和的“呼!”,聲源幾乎就在他們的正上方。他們向上望去,看到一隻表情疑惑的成年黑猩猩正向下窺視。

當野生黑猩猩遭遇人類,通常會驚恐地落荒而逃——鑒於兩個物種之間通常是獵物和捕食者的關係,這樣的反應不難理解。這種戒備,是野生黑猩猩研究 工作難於展開的因素之一。在動物成為研究物件之前,它們必須先學會看見人別撒腿就跑,這一適應過程需要研究人員在整片森林中對動物進行多年不倦的跟蹤。

沒有經歷過適應期的黑猩猩撞上人類時,最不可能做的事,就是呼朋引伴,將整個群體都召喚過來,然而這一幕的確發生了,過了片刻,又出現了一隻黑 猩猩。然後是第三只、第四只。狂躁的尖叫聲籠罩著樹冠。摩根和桑斯的角色才是科學家,然而倒是黑猩猩表現得像是有了什麼重大發現。這群黑猩猩整晚都坐在營 地上方的樹枝上,興致勃勃地看著火堆生起、帳篷搭好、晚餐準備就緒。

“我想,整個中非的伐木工一定都見識過這種情況,偷獵者則會對這些天真的傢伙開槍。”40歲的摩根說,他是林肯公園動物園和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 會(WCS)的研究員。過去十年中,摩根大部分時間都與桑斯生活在古阿盧戈三角地帶研究區,

這片隆起的原始低地森林占地380平方公里,剛果北部的恩多基 河和古阿盧戈河從林間穿過。他和桑斯對這樣的近距離遭遇感到驚歎,然而他們不禁開始好奇事情將會以怎樣的結局收場。天色漸晚,黑猩猩要在哪裡築巢呢?

“毫無疑問,它們直接把巢搭在了我們的帳篷上方。”摩根說道,“我說,這可太棒了!但我們的追蹤嚮導卻說,不,夥計,這是個糟糕透頂的消息。” 一整夜,黑猩猩都在樹上大喊大叫,搖晃樹枝,在帳篷上大小便,朝人扔木棍。沒人能睡著覺。黎明時分,黑猩猩紛紛從棲息的樹枝上下來,在地面上看研究小組的 人生火做早飯。然後,一隻只黑猩猩靜悄悄地跑掉,消失在茂密的矮樹叢中。

當1995年,關於剛果北部“好奇心氾濫”的黑猩猩(它們從未受到人類的侵擾,對我們的存在一無所知)的故事首次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刊出 時,不少靈長類動物專家都報以嘲笑。“他們說,黑猩猩會好奇?你怎麼界定好奇?”34歲的桑斯說,如今她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名教授,“可憐的戴夫, 他頭一回跟我說起這群黑猩猩時,就連我也不相信他的話。”儘管很久以來關於傻大膽的中非黑猩猩傳聞不斷,說它們在叢林中跟著探險者,好像從沒見過人類一 樣,然而人們還是很難相信真有一片森林裡面全是如此單純的黑猩猩。

但古阿盧戈三角地帶和廣袤、杳無人煙的努阿巴萊-恩多基國家公園(古阿盧戈就是當中的一部分)十分偏僻,人跡罕至,幾乎從未被人類觸及。距離那 裡最近的定居點是一座有400戶居民,名為博馬薩的班圖-邦戈貝俾格米人村莊。這片森林中沒有偷獵者,沒有伐木工,甚至不曾有路人經過。古阿盧戈三角地帶 的黑猩猩唯一可能遇見的人就是摩根、桑斯和他們的小團隊中的成員。

起初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該組織與剛果政府共同管理著剛果的兩座國家公園)希望能將古阿盧戈三角地帶作為保護區中的保護區,完全不准人類進 入,為避免造成不良影響,就連科學研究也禁止。然而學會的計畫在1997年剛果內戰期間發生了改變,當時持有卡博地區採伐許可證的剛果木材工業公司 (CIB)建立了一座碼頭,用於將木材運過與古阿盧戈河交會處以南幾公里的恩多基河段。“我們必須搶在伐木公司之前進駐這裡。”摩根說。1999年,他和 一名剛果助手徒步前往古阿盧戈三角地帶,建起了全球最偏僻的類人猿研究基地之一。

在住宿條件極其艱苦,後勤保障極差的條件下,摩根能在如此偏遠又與世隔絕的地方堅持下來,與桑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桑斯在2001年來到古阿盧戈,從那時起就成了摩根的研究搭檔和生活伴侶。

2008年我造訪三角地帶時,是想去看看這處人間伊甸園和其中天真的動物變成什麼樣子了。古阿盧戈三角地帶仍舊是一片靈長類動物的樂土,大猩猩 和黑猩猩的數量多得驚人。這裡有著人們在非洲其他地區從未觀察到的現象,而且發生得頗為頻繁。摩根和桑斯曾見到黑猩猩和大猩猩在同一顆樹上吃果子。(雖說 不像獅子和羔羊躺在一起那麼誇張,但在靈長類動物學家看來也同樣稀奇。)他們曾看到黑猩猩握起拳頭,捶打胸膛,好像在模仿他們的大猩猩鄰居。然而過去幾年 在古阿盧戈最驚人的發現,是一種只有稱之為“黑猩猩文化”才較為貼切的現象,一種使用複雜的“工具組合”的傳統。經過摩根和桑斯兩人十年來的潛心研究,古 阿盧戈的新鮮話題已經不再是那兒的黑猩猩對我們有多陌生,而是我們對它們有多熟悉。

剛果雨季初期一個濕熱的九月清晨,摩根、桑斯和我在黎明時分和我們的追蹤嚮導博斯科-芒古蘇一同離開古阿盧戈的營地,沿著一條被大象踏平,深入密林的道路前行。這兒的水果種類繁多——能吃的品種足有20來種,從南瓜大小的麵包果到富有彈 性、壘球大小的山欖果實——正是這一點令古阿盧戈成為了對黑猩猩極具吸引力的棲息地。這個清晨我們的目的地是莫托社群的主要活動範圍,它是14個在古阿盧 戈三角地帶安家的黑猩猩獨立社群之一。

隔一段時間,就有喘氣聲和叫聲穿透森林從遠處傳來。我們跑起來。芒古蘇在前面帶路,他是一名巴邦澤勒俾格米人,站直後身高僅有1.5米左右,滿口牙被雕琢得尖而鋒利。飛奔了5分鐘後,我們發現了六隻黑猩猩,它們正在一棵大約40米高的非洲楝上隨意走動。

透過雙筒望遠鏡,我們看到莫托社群裡的一名新成員——一隻調皮的接近成年的雌性黑猩猩正與歐文嬉鬧(歐文是一隻年少的孤兒,它的媽媽不久前被一 頭豹子殺死了)。雌性黑猩猩(摩根和桑斯以我妻子的名字給它起名為戴娜)齒間銜著一根纖細的樹枝,追在歐文身後,在附近的一根樹杈上同它扭打做一團。隨 後,精彩的一幕發生了,這場景在古阿盧戈三角地帶之外幾乎從未有人觀察到。

戴娜看見了大樹主幹旁的樹洞裡飛出的蜂群。它猛然站直,將歐文丟在後面,然後折下一根幾乎有人胳膊那麼粗那麼長的樹枝。它用粗鈍的一端猛擊樹皮。它知道在一處難以夠到的縫隙裡的某個地方,有一個貯有少量蜂蜜的蜂窩。

戴娜改用腳握住木棍,轉到樹幹的另一邊,以便找一個更好的角度。然後,它從附近的樹枝上扯下一條細枝,伸入蜂巢裡,像是用小刀在瓶底刮花生醬一 樣攪動起來。它抽出枝條,嗅了嗅,發現上面沒有蜂蜜,就扔了,隨後繼續擊打起樹幹。它不斷重複著這一過程,用掉了七根枝條。終於,在對著那個不近人情的蜂 巢敲打了將近12分鐘之後,它將手指塞進一處裂縫,看起來像是粘出了一丁點蜂蜜,直接放進了嘴裡。然而正當它開始享用勞動果實的時候,社群中地位最高的雄 性,也是最霸道的居民芬恩從鄰近的一根樹枝上走下來,它渾身的毛髮都乍了起來,看起來火冒三丈——這個不知深淺的年輕傢伙竟敢當著它的面享用甜絲絲的蜂 蜜。它沖向戴娜,戴娜扔下木棍逃到另一根樹枝上。摩根和桑斯激動得互擊手掌。“這是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精彩的黑猩猩敲擊獲取蜂蜜的過程。”桑斯歡欣鼓舞地 說。

中非以外的其他黑猩猩研究基地從未觀察到此類以敲擊的方式獲取蜂蜜的情況,說明這並不是黑猩猩天生具備的行為,而是在文化傳播中後天習得的。戴娜的行為如此吸引人的部分原因,在於它連續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工具——一根粗木棒和一條細枝——最終達到了它的目的。

人跡罕至,幾乎從未被人類觸及。距離那 裡最近的定居點是一座有400戶居民,名為博馬薩的班圖-邦戈貝俾格米人村莊。這片森林中沒有偷獵者,沒有伐木工,甚至不曾有路人經過。古阿盧戈三角地帶 的黑猩猩唯一可能遇見的人就是摩根、桑斯和他們的小團隊中的成員。

起初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該組織與剛果政府共同管理著剛果的兩座國家公園)希望能將古阿盧戈三角地帶作為保護區中的保護區,完全不准人類進 入,為避免造成不良影響,就連科學研究也禁止。然而學會的計畫在1997年剛果內戰期間發生了改變,當時持有卡博地區採伐許可證的剛果木材工業公司 (CIB)建立了一座碼頭,用於將木材運過與古阿盧戈河交會處以南幾公里的恩多基河段。“我們必須搶在伐木公司之前進駐這裡。”摩根說。1999年,他和 一名剛果助手徒步前往古阿盧戈三角地帶,建起了全球最偏僻的類人猿研究基地之一。

在住宿條件極其艱苦,後勤保障極差的條件下,摩根能在如此偏遠又與世隔絕的地方堅持下來,與桑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桑斯在2001年來到古阿盧戈,從那時起就成了摩根的研究搭檔和生活伴侶。

2008年我造訪三角地帶時,是想去看看這處人間伊甸園和其中天真的動物變成什麼樣子了。古阿盧戈三角地帶仍舊是一片靈長類動物的樂土,大猩猩 和黑猩猩的數量多得驚人。這裡有著人們在非洲其他地區從未觀察到的現象,而且發生得頗為頻繁。摩根和桑斯曾見到黑猩猩和大猩猩在同一顆樹上吃果子。(雖說 不像獅子和羔羊躺在一起那麼誇張,但在靈長類動物學家看來也同樣稀奇。)他們曾看到黑猩猩握起拳頭,捶打胸膛,好像在模仿他們的大猩猩鄰居。然而過去幾年 在古阿盧戈最驚人的發現,是一種只有稱之為“黑猩猩文化”才較為貼切的現象,一種使用複雜的“工具組合”的傳統。經過摩根和桑斯兩人十年來的潛心研究,古 阿盧戈的新鮮話題已經不再是那兒的黑猩猩對我們有多陌生,而是我們對它們有多熟悉。

剛果雨季初期一個濕熱的九月清晨,摩根、桑斯和我在黎明時分和我們的追蹤嚮導博斯科-芒古蘇一同離開古阿盧戈的營地,沿著一條被大象踏平,深入密林的道路前行。這兒的水果種類繁多——能吃的品種足有20來種,從南瓜大小的麵包果到富有彈 性、壘球大小的山欖果實——正是這一點令古阿盧戈成為了對黑猩猩極具吸引力的棲息地。這個清晨我們的目的地是莫托社群的主要活動範圍,它是14個在古阿盧 戈三角地帶安家的黑猩猩獨立社群之一。

隔一段時間,就有喘氣聲和叫聲穿透森林從遠處傳來。我們跑起來。芒古蘇在前面帶路,他是一名巴邦澤勒俾格米人,站直後身高僅有1.5米左右,滿口牙被雕琢得尖而鋒利。飛奔了5分鐘後,我們發現了六隻黑猩猩,它們正在一棵大約40米高的非洲楝上隨意走動。

透過雙筒望遠鏡,我們看到莫托社群裡的一名新成員——一隻調皮的接近成年的雌性黑猩猩正與歐文嬉鬧(歐文是一隻年少的孤兒,它的媽媽不久前被一 頭豹子殺死了)。雌性黑猩猩(摩根和桑斯以我妻子的名字給它起名為戴娜)齒間銜著一根纖細的樹枝,追在歐文身後,在附近的一根樹杈上同它扭打做一團。隨 後,精彩的一幕發生了,這場景在古阿盧戈三角地帶之外幾乎從未有人觀察到。

戴娜看見了大樹主幹旁的樹洞裡飛出的蜂群。它猛然站直,將歐文丟在後面,然後折下一根幾乎有人胳膊那麼粗那麼長的樹枝。它用粗鈍的一端猛擊樹皮。它知道在一處難以夠到的縫隙裡的某個地方,有一個貯有少量蜂蜜的蜂窩。

戴娜改用腳握住木棍,轉到樹幹的另一邊,以便找一個更好的角度。然後,它從附近的樹枝上扯下一條細枝,伸入蜂巢裡,像是用小刀在瓶底刮花生醬一 樣攪動起來。它抽出枝條,嗅了嗅,發現上面沒有蜂蜜,就扔了,隨後繼續擊打起樹幹。它不斷重複著這一過程,用掉了七根枝條。終於,在對著那個不近人情的蜂 巢敲打了將近12分鐘之後,它將手指塞進一處裂縫,看起來像是粘出了一丁點蜂蜜,直接放進了嘴裡。然而正當它開始享用勞動果實的時候,社群中地位最高的雄 性,也是最霸道的居民芬恩從鄰近的一根樹枝上走下來,它渾身的毛髮都乍了起來,看起來火冒三丈——這個不知深淺的年輕傢伙竟敢當著它的面享用甜絲絲的蜂 蜜。它沖向戴娜,戴娜扔下木棍逃到另一根樹枝上。摩根和桑斯激動得互擊手掌。“這是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精彩的黑猩猩敲擊獲取蜂蜜的過程。”桑斯歡欣鼓舞地 說。

中非以外的其他黑猩猩研究基地從未觀察到此類以敲擊的方式獲取蜂蜜的情況,說明這並不是黑猩猩天生具備的行為,而是在文化傳播中後天習得的。戴娜的行為如此吸引人的部分原因,在於它連續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工具——一根粗木棒和一條細枝——最終達到了它的目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