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兔子出血症的病因及防治

出血症(也稱兔病毒性出血病)俗稱兔瘟, 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兔的急性、熱性、敗血性、高度接觸傳染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 以全身實質器官出血、肝脾腫大為主要特徵。 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

病因

病原學:兔出血症病毒, 屬杯狀病毒科兔病毒屬。 本病毒在感染家兔血液中4℃9個月, 或感染臟器組織中20℃3個月仍保持活性, 肝臟含毒病料-8~-20℃ 560天和室溫內污染環境下經135天仍然具有致病性, 能耐pH3.0和50℃40分鐘處理, 對紫外線及乾燥等不良環境抵抗力較強。 l%氫氧化鈉溶液4小時、1%~2%的甲醛溶液或1%的漂白粉懸液3小時、2%農樂溶液1小時才被滅活,

常用0.5%次氯酸鈉溶液消毒。

流行病學:

傳染源為病兔與帶毒兔, 病毒主要存在於肝、脾、腎, 其次是肺、腸道及淋巴結。 傳播途徑可經消化道、呼吸道、傷口、黏膜及生殖道傳染。 尚無由昆蟲、齧齒動物或經胎盤傳播的證據。 自然條件下只感染家兔, 毛用兔比皮用兔易感, 尤其是長毛兔最為易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北方以冬春季多發。 主要侵害2月齡以上的青年兔, 成年兔和哺乳母兔病死率高, 哺乳期仔兔則很少發病死亡。 本病發病急, 高死率高, 常呈暴發流行, 傳播迅速, 一旦發病, 常在2~3天內迅速傳遍全群, 發病率和病死率均高達95%以上。

【臨床症狀】

本病潛伏期自然感染為2~3天, 人工感染為1~3天。 《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兔出血症的感染期為60天。

根據病程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三種。 最急性型:多見於非疫區或流行初期。 病兔常無明顯症狀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初高熱達41℃以上, 爾後體溫急劇下降, 病兔抽搐、尖叫。 病程約1~2天。 死後呈角弓反張, 鼻孔流出紅色泡沫狀液體。

慢性型:多見於老疫區或流行後期。 潛伏期和病程較長, 體溫輕度升高, 精神不振, 迅速消瘦, 衰弱而死。 有的耐過, 但仍帶毒成為傳染源。

【病理變化】

以實質器官淤血、出血為特徵病變。 如鼻腔、喉頭及氣管黏膜血淤或彌漫性出血。 肺淤血、水腫及出血。 心包積液, 心包膜、心肌有針尖大小出血點, 尤以心房及冠狀溝附近明顯。 肝淤血腫大, 間質增寬, 有出血點或出血斑,

有的肝表面有灰白色壞死灶。 膽囊腫大, 膽汁稀薄。 脾腫大, 呈藍紫色, 腎淤血腫大, 表面散在針尖大出血點。 胃內容物充盈, 黏膜出血或脫落, 十二指腸和空腸黏膜有小點出血。 膀胱積尿, 黏膜脫落,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 腦和腦膜淤血、水腫。

【診斷】

(1)根據臨床症狀和典型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 確診需進一步做實驗室診斷。

(2)實驗室診斷

在國際貿易中, 尚無指定診斷方法, 替代診斷方法為血凝抑制試驗(HI)。

病原鑒定:血凝抑制試驗、免疫電鏡負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免疫組化試驗。

血清學檢查:血凝抑制試驗、間接或競爭ELISA。

病料採集:採集病兔的肝組織備用。

(3)鑒別診斷

應與兔巴氏桿菌病、魏氏梭菌病相區別。

防治

在疫區於發病季節前用兔瘟疫苗免疫。

發生兔瘟時, 撲殺發病兔和同群兔, 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受威脅地區的兔做緊急預防接種, 並採取一般性的綜合防疫措施。 病死兔應進行無害化處理, 深埋、焚燒, 對被污染的兔舍、環境、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