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熱帶魚常見疾病與防治

熱帶魚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難免患各種各樣的疾病熱帶魚患病的原因很多, 熱帶魚後會失去原有的色彩, 會影響其正常發育生長, 嚴重的則會導致死亡。 所以要養好熱帶魚, 就必須瞭解熱帶魚患病的原因, 掌握魚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 熱帶魚患病的原因

熱帶魚患病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熱帶魚能否患病。 這主要看熱帶魚自身的健康水準和抵抗疾病的機會就少, 既使生活在水質較差, 患病因素較多的環境裡, 也會因其具有較強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而不易患病。

熱帶魚如果身體不健康, 或都抵抗疾病的能力差, 遇到病素、病菌等病原微生物和水質較差時, 其患病的機會就多。

在熱帶魚的飼養繁殖過程中, 人們要進行換水、兌水、撈魚、種水草, 刷魚缸等項工作, 如有不慎和操作不當, 往往會造成魚體受傷, 鰭條開裂, 鱗片掉落等情況, 這樣的魚就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而患病。 在投喂餌料時, 不認真清洗, 獎有害物質和病原微生物大量帶進水中, 也是熱帶魚患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餵食過少, 造成弱水都搶不上食, 餵食過多, 造成殘渣剩餌沉積缸底, 引起水質腐敗;缸小魚多, 造成放養密度過大, 嚴重缺氧, 水溫變化過大, 超過熱帶魚的適應能力;水質過硬、過軟、偏酸、偏堿, 不符合熱帶魚生長條件等等都是引起熱帶魚患病的原因。

除上述使熱帶魚患病的原因外, 還有一個使熱帶魚患病的最常見、最難預防和治療的原因, 這就是各種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對熱帶魚的危害。 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對熱帶魚的危害遠遠超過其它各種使熱帶魚患病的原因。 由於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是人們用肉眼看不見的, 也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 所以在熱帶魚飼養和繁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預防由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引起的魚病。

(二) 熱帶魚病的預防

因為熱帶魚是水中生物, 患病後治療是比較麻煩和困難的, 既無法對其注射藥物, 也無法使其口服藥物。 所以, 我們對待熱帶魚患病要採取預防為主,

防治結合的辦法, 做到無病防有病, 患病早治療既要加強平時的管理, 增強熱帶魚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又要注意減少和和杜絕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對熱帶魚的危害, 使我們所飼養的熱帶魚生長的更好。

增強熱帶魚自身的健康水準和抵抗, 是預防熱帶魚患病的重要措施。 只要熱帶魚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強了, 它們才能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才能養活患病的機會, 因此, 我們在飼養和繁殖熱帶魚過程中, 要加強對水質的管, 如果偏差過大, 要及時調整, 城市自來水的硬度一般為7, 是中性水, 酸鹼度大多是6.5-7.0, 是弱鹼性水, 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大的變化。 但有時也會例外, 所以要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檢測, 以防發生意外。

同時要注意經常換水, 保持水質的清新。 有的熱帶魚愛好者換水次數過少, 甚至長期不換水, 使魚缸裡的水含氧量減少, 造成熱帶魚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這種教訓是應該吸取的。

要使熱帶魚身體強壯, 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喂好熱帶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給熱帶魚餵食要做到定時, 適量, 一般每天喂二次, 第一次早晨7時左右。 第二次晚上上7時左右。 這樣可以使熱帶魚吃飯吃好, 增加食欲, 增強消化能力, 保持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 魚食在投喂加前一定要沖洗乾淨, 以免將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帶進水中。 千萬不要用變質的魚食喂魚。

消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是預防熱帶魚病的重要措施。 在所有的熱帶魚病中,

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是預防熱帶魚病的重要措施。 如果發現熱帶魚流動緩慢, 體色減退, 食欲不振等現錫, 便是患病前兆, 應及時將這些有患病先兆的魚撈出另養, 以防止疾病傳染和蔓延。 對這些魚要及時進行消毒, 讓它們多接受光照, 喂給小量鮮活餌料, 待其徹底恢復健康後, 才可將其放回原缸。 如果發現病魚或死魚, 則應立即撈出, 進行治療和處理, 如果病魚患的是傳染病, 而且病情較重, 則也應將其處理掉。 同缸裡的其它未患病的魚也應撈出進行清素。 同時將缸裡的水全部換掉。 對缸體進行消毒處理後。 , 再換上新水。 缸裡的底沙、花盆、水草等也要分別進行消毒和清洗。 常用的消毒藥及其使用方法如下:

高錳酸鉀:用百萬分之五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一小時, 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孔雀石綠:用百萬分之三十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三十分鐘,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食鹽:用千分之一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硼砂:用百萬分之五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以上是常用並容易買到的藥品,其它還有:甲基藍、鹽酸奎寧、呋喃西林、土黴素、硫酸銅、硫酸亞鐵、生石灰、漂白粉、敵百蟲等。也可以用作對熱帶魚及其用具進行消毒的藥品。

(三) 熱帶魚病的治療

熱帶魚病種類較多,而且比較複雜,現將常見的幾種熱帶魚病治療方法介紹如下,供熱帶魚愛好者參考.

1.爛鰓病

爛鰓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熱帶魚患料鰓病後,行動緩慢,體色減退,失去光澤,食欲不振,頭部變成黑色,鰓上附有一層粘液和汙物,隨著病情的發展,外葉鰓絲由鮮紅變成白色,鰓絲逐漸腐爛脫落,隨著外葉鰓絲的腐爛,內葉鰓絲也開始腐爛。鰓蓋骨內表皮充血,中心骨壞死掉落,再嚴重時整個鰓蓋也開始腐爛,最後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

將病魚及未患病的魚同時撈至另一盛有百萬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魚缸裡,放進時,停止餵食1-2天,然後喂少量鮮活餌料,逐步恢復正常餵食。這種辦法比較有效,一般一周左右病魚可恢復正常。若有病情較重無法恢復健康的魚,則應扔掉。原魚缸用百萬分之三的高錳鉀溶液浸泡消毒。

2.赤皮病

赤皮病是由螢光極毛桿菌引起的。熱帶魚患赤皮病後體質明顯下降,食欲減退,行動緩慢,離群獨自在水面遊動。魚體表面出血發炎,鱗片脫落,魚體兩側和腹部的鱗片脫落最為嚴重。魚鰓充血。鰭條腐爛,嚴重時鰓蓋表皮腐爛脫落,鰓蓋呈透明狀,一周左右即可死亡。

防治方法

用百萬分之二十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及魚缸、或者用百萬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魚及魚缸,均可起到消毒殺菌作用。

3.豎鱗病

豎鱗病是由極毛桿菌引起的。豎鱗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魚病,但如果熱帶魚身體強壯,皮膚未受任何損傷是不會傳染這種病的。熱帶魚患這種病以後,整個魚體表皮粗糙,全身鱗片豎起來,向外張開。患這種病的魚還會同時伴有爛鰓,鰭條基部出血等併發症。病魚呼吸困難,行動緩慢,食欲減退。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大量死亡。

4.白點病

症狀:病魚神情呆滯,常在水流中沖洗或岩上蹭癢,體表佈滿白色或淺灰色斑點,病魚出現交互感染和兩次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於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色斑點,不易治癒。

防治方法:

①將水溫捉高到30℃,寄生蟲會因水溫升高而導致其胞囊破裂,自動脫離魚體,這種方法對初次感染白點病的病魚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病魚效果不明顯,必須同時用藥物浸洗才行。

②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水族箱中,10餘小時後魚體上的小白點膨脹,再過10餘小時,可見體表的小白點紛紛脫落,效果較好。

③將病魚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兌摻形成,浸洗時間0.5秒—2分鐘,應注意觀察魚體的適應程度,見魚呼吸緊張時應立刻移人海水中。

④將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銅,充氧,浸洗病魚5—8分鐘,24小時後可見體表白點脫落。這種方法對初次患病魚體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魚體效果不明顯。

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孔雀石綠:用百萬分之三十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三十分鐘,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食鹽:用千分之一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硼砂:用百萬分之五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以上是常用並容易買到的藥品,其它還有:甲基藍、鹽酸奎寧、呋喃西林、土黴素、硫酸銅、硫酸亞鐵、生石灰、漂白粉、敵百蟲等。也可以用作對熱帶魚及其用具進行消毒的藥品。

(三) 熱帶魚病的治療

熱帶魚病種類較多,而且比較複雜,現將常見的幾種熱帶魚病治療方法介紹如下,供熱帶魚愛好者參考.

1.爛鰓病

爛鰓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熱帶魚患料鰓病後,行動緩慢,體色減退,失去光澤,食欲不振,頭部變成黑色,鰓上附有一層粘液和汙物,隨著病情的發展,外葉鰓絲由鮮紅變成白色,鰓絲逐漸腐爛脫落,隨著外葉鰓絲的腐爛,內葉鰓絲也開始腐爛。鰓蓋骨內表皮充血,中心骨壞死掉落,再嚴重時整個鰓蓋也開始腐爛,最後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

將病魚及未患病的魚同時撈至另一盛有百萬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魚缸裡,放進時,停止餵食1-2天,然後喂少量鮮活餌料,逐步恢復正常餵食。這種辦法比較有效,一般一周左右病魚可恢復正常。若有病情較重無法恢復健康的魚,則應扔掉。原魚缸用百萬分之三的高錳鉀溶液浸泡消毒。

2.赤皮病

赤皮病是由螢光極毛桿菌引起的。熱帶魚患赤皮病後體質明顯下降,食欲減退,行動緩慢,離群獨自在水面遊動。魚體表面出血發炎,鱗片脫落,魚體兩側和腹部的鱗片脫落最為嚴重。魚鰓充血。鰭條腐爛,嚴重時鰓蓋表皮腐爛脫落,鰓蓋呈透明狀,一周左右即可死亡。

防治方法

用百萬分之二十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及魚缸、或者用百萬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魚及魚缸,均可起到消毒殺菌作用。

3.豎鱗病

豎鱗病是由極毛桿菌引起的。豎鱗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魚病,但如果熱帶魚身體強壯,皮膚未受任何損傷是不會傳染這種病的。熱帶魚患這種病以後,整個魚體表皮粗糙,全身鱗片豎起來,向外張開。患這種病的魚還會同時伴有爛鰓,鰭條基部出血等併發症。病魚呼吸困難,行動緩慢,食欲減退。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大量死亡。

4.白點病

症狀:病魚神情呆滯,常在水流中沖洗或岩上蹭癢,體表佈滿白色或淺灰色斑點,病魚出現交互感染和兩次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於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色斑點,不易治癒。

防治方法:

①將水溫捉高到30℃,寄生蟲會因水溫升高而導致其胞囊破裂,自動脫離魚體,這種方法對初次感染白點病的病魚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病魚效果不明顯,必須同時用藥物浸洗才行。

②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水族箱中,10餘小時後魚體上的小白點膨脹,再過10餘小時,可見體表的小白點紛紛脫落,效果較好。

③將病魚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兌摻形成,浸洗時間0.5秒—2分鐘,應注意觀察魚體的適應程度,見魚呼吸緊張時應立刻移人海水中。

④將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銅,充氧,浸洗病魚5—8分鐘,24小時後可見體表白點脫落。這種方法對初次患病魚體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魚體效果不明顯。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