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新魚入缸-換水過程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魚店老闆們成批成批地進魚,一星期後當你去他的魚店購魚時,發現他上星期進的小七彩仍然很活潑健康,而且歡快地吃食,魚店老闆會告訴你這是從何處何地購進的魚,如何如何的好,於是你興致勃勃地將魚買回家,簡單地處理一下便進了你家的水箱,等到了第三天,你會發現個別魚不願進食,第五天有幾隻發黑,一星期天以後有1、2只死去,起先你不明白是什麼原因,以為是自己的水箱裡有病菌造成的,情急之中趕忙給魚箱裡投藥,各種藥全部用遍了,原先建立在水箱裡的硝化菌群也被你破壞了,

結果是越治越壞,最後不得不痛心地看著它們一隻一隻地接連死去,一個月後只有為數不多的幾隻倖存下來,真是一種沉痛的打擊,無法言表,或者你會質疑售魚者是不是魚本身有問題,他們則肯定地表示絕對是你家的水有問題或者找一些理由搪塞你,通常他們不會把“倒水”這一關鍵性的技術環節告訴你的。

對於養魚者,既使知道也不太引起大家的重視,通常都是買回新魚後,連同塑膠袋一起泡在水箱裡,待水溫達到一致再將魚與袋中的水倒進水箱就算完事了,只注意了水溫而忽略了水質,對於一些適應能力強的魚種來說這麼做也無妨,但對於一些嬌貴的魚種來說,這只是致命的開端。

首先你要瞭解到水質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不同的,比如在同一個城市的東邊與西邊,城中和城南,甚至於相隔不遠的樓與樓之間的水質都不盡相同,更不用說外地和本地間的水質差異了,有了這個概念後,你就會認真地遵循這一規律了。

首先是新魚買回來後,找一個合適的水桶,不要太小,將魚與袋中的水一起倒進桶裡,然後將事先晾好的水用一根細的軟管,一定要細,大約比圓珠筆芯粗一些的那種緩緩地導入桶裡約桶水量的四分之一,等待10分鐘讓魚初步適應一下。

步驟二,繼續抽出水箱裡的水保持和第一次的抽水量一樣,這樣反復5—10次,每次間隔5分鐘以上。 

步驟三,幾次的重複後水會注滿水桶,

此時水桶裡的水已經達到兩種水質的中和了,把水桶的一半或更多水原倒回水箱,讓魚仍然呆在桶裡。

步驟四,按上述步驟再重頭操作一遍,每次抽出的水可增加到桶內水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間隔時間還是5分鐘,這種操作程式看起來有複雜的感覺,但水溫以及水質經過中和後魚已經慢慢逐漸的適應了,進缸前的新魚經過此番處理後,對於魚(特別是幼魚)的成活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個過程一般需要一個小時或者更長。

魚類對環境因數的變化非常敏感,亞馬遜河的野生魚更是如此,適應期也更長,通常需要1—2年才完全適應,當然對於野生魚只靠倒水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學會如何調水,但野生魚和人工繁殖的魚截然不同,

後者能比較輕易地適應各種水質。所以我儘量給大家說得詳盡一些,以不至於你的魚在買回來後接二連三地翻白肚給你看。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