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淡水魚類的護幼習性

許多魚類在產卵以後有護幼習性。凡是具有護幼習性的魚類,大抵要築巢產卵。由於這些魚類每年產卵的數量比較少,少則數粒最多也僅數千粒。親體的護幼行為,對卵和幼魚的發育成活和避免被敵害獵食,都有積極的意義。在卵和魚苗附近護幼的親魚,不但要守護著卵或幼苗,驅趕侵犯的敵害,有的還要不斷清除巢內雜物,或激起水流,以保持巢中的良好環境。刺魚在產卵後,雌魚即離巢而去,而雄魚卻始終守護在魚巢近旁,驅趕接近魚巢的其他魚體,並不時清除巢內雜物,甚至把卵搬出巢外,

進行巢內打掃和修繕。
烏鱧產卵後,卵子都浮在水草圍成的浮巢上,雌雄魚或僅雄魚潛伏在巢底或附近活動,驅趕前來吞食其卵的其他敵害。孵化後約3-4天的仔魚(全長11-13毫米)離巢成群遊動覓食時,幼魚只限於魚巢附近遊動,這時親魚的防禦活動更為加強,如有其他魚類或蛙等對幼苗侵襲,它們將全力以赴驅除敵害。當仔魚已長到體長1-3釐米,行動活潑,活動範圍也隨之擴大,此時親魚與之群集一起。到幼魚長到5-8釐米時,已經過了20天守護的幼魚,有了獨立生活能力,即開始散群,親魚才停止護幼。

鬥魚在產卵後,雌魚即行離開,由雄魚單獨護幼,它不斷在氣泡巢附近活動,驅趕要來吞食卵的雌魚,如果卵粒因振動或被風吹散下沉,

雄魚隨時把卵銜回,放回氣泡巢中。仔魚孵化後,暫時附著在巢泡上,倘若有仔魚下沉,雄魚就把它拖回浮巢中去。這種保育工作一直維持到仔魚能自己覓食,才放它們離開浮巢自行生活。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