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植物 » 花卉資訊

盆栽安祖花栽培技術

安祖花為天南星科,安祖花屬,原產於中南美洲,大約有900多個品種,分兩大類:即紅掌和火鶴。其植株特性為常綠植物、每個葉腋都可產花,是一種附生植物。具有氣生根,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及營養。內穗花序,雌雄同株,雌花先開,一個月後開雄花,避免自花授粉。

繁殖方式多採用組織培養,因雜交育種品種變異多,故種子繁殖不太可能,也有少數採用營養繁殖。現盆栽安祖花多選擇紅色,植株整體效果好,葉色濃綠,無畸形葉,生長期及貨架期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其不同品種差異較大,根據品種每盆栽植2-3株,

對分枝能力特強的品種可一盆一株。具體的栽培方法如下。

一、種植系統安祖花在野生的狀態下生長在排水良好且富含空氣的土壤環境中。很明顯我們對其進行栽培的基質也應像野外的一樣,排水要好,空氣含量要高。

1.種植安祖花的基質要求

2.具體栽培工序

小苗上盆時,應先準備栽培介質,一般選用草炭土+珍珠岩(其比例2:1),用50倍甲醛薰蒸或500-800倍地特菌等殺菌劑消毒。如果上盆時使用舊盆,盆也應進行消毒處理,以避免病蟲卵交叉感染。盆可以選用黑色塑膠培養缽,也可以直接上塑膠盆。若無滴灌設備,最好先上塑膠培養缽,成品花上市前再換塑膠盆,以不影響美觀。但不管用什麼樣的盆均應選用排水性能好的,

如果盆眼有堵塞的,上盆前要疏通。其栽植要求,既不應過深也不宜過淺,以莖尖不粘介質及雜物為宜。

二、環境氣候

安祖花是一種喜蔭的植物,其生長需要20℃的高溫和80%的相對濕度,並施以一定的肥料。通過育種培育的品種必須適應不同栽培地區的要求,所以專業化生產的理想環境氣候並非是很嚴格地符合起源地的氣候。

1.溫度和濕度

安祖花生長所需的溫度很大程度上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溫度與光照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當給予植株的光照較多時,則可能需要較高的溫度來獲得最大的產量。粗略的講,在陰天溫度需18-20 ℃,濕度保持在70-80%之間。在晴天,溫度需20-28℃,濕度在70%左右。溫度應保持低於30℃,濕度要高於50%。為防止冷害的發生,

最低的溫度不低於14℃。如果長時間連續的低溫,則會增加冷害的程度。產花量減少,長勢變弱,出現凍傷。當溫度高於35℃時也會危害植株。在高溫下的濕度也較高,因此傷害不會迅速的到達。對於植株來說,高濕比低濕更容易保持適當的蒸發水準。在低濕條件下,植株會通過氣孔丟失許多的水分,從而造成乾涸。

(1)提高溫度的方法

利用中央鍋爐安裝中央加熱管,使熱量均勻分佈。 頂部和底部同時加熱,頂部加熱防止上部冷空氣下沉,底部加熱靠近植株,使植株周圍的溫度在短時間內提高。利用空氣加熱器,燃燒時可向溫室同時提供二氧化碳。

(2)降低溫度的方式

噴霧系統:此系統可以降低植株溫度同時增加空氣濕度,

因此不容易發生乾涸的現象。但使用該方法時某些病害侵染的機會很大,所以要保護植株在晚上不受到潮濕的影響。否則,最好使用迷霧系統,既可以增加濕度又可以使植侏保持乾燥。屋機噴淋系統:此系統可將溫室中的溫度降低2-3℃。濕牆降溫系統:此系統由水簾和風扇組成。水在水簾上迴圈流動,空氣從其中抽過,可有效降低封閉溫室中的溫度。

2.光照

安祖花的生長是按照葉--花--葉--花迴圈的。花是在每片葉的葉腋中形成的。這就使得花的產量與葉片產量相同。葉片的產量與花的產量的差異最初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若光照太少,在光合作用的影響下植株所產生的同化產物也很少。然而對於同化產物的需要卻是必不可少的,

這和溫度有密切關係。溫度高,則對同化產物的需要也高。當產生這種情況的時候,花芽就會和葉片、根在白天產生競爭,在晚上競爭就較小,所以花芽就有機會吸收同化物。所以更多的光照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同化物可提供給花朵。

光照過多時,植株部分會變暖。首先生長會減弱,因為植株為了保護自身而關閉了氣孔,結果植株不再釋放熱量,從而在後階段造成變色和灼傷。然而當光照的數量下降時又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光照少的時候,增加光照可達到植株的承受水準。這在花芽生長期與非生長期是不同的。在光照少而溫度高的情況下,植株對能量的消耗會增加,這就增加了花芽死亡的可能性。

為防止在白天強光照下產生變色和灼傷,遮掉75%的光照是必須的,但這並非是常需要採取的措施。因為在早晨、晚上和多雲的時候光照較少,所以遮光值也較低。較好的遮蔭方法是採用一層遮光率為4 0%的固定遮蔭網和一層遮光率為60%的可移動遮蔭網。在早、晚和多雲時通過收起可移遮蔭網來獲得較多光照。在晴天中午光強時兩層同時遮蔭,保證溫室中的最大光強不超過25000-30000勒克斯,溫室中理想的光強在20000勒克斯左右,在很大程度上需根據品種而定。

3.肥料

調查發現,對安祖花進行根部追肥比葉面追肥效果要好,因為安祖花的葉片表面有一層蠟質,使得葉片不能對肥料進行很好的吸收。根部追肥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保持葉片和花朵的乾淨。供水的多少則取決於所使用的基質、種植季節以及作物的大小。

最佳的施肥方法是通過泵系統或注入系統將已加入肥料的灌溉液打入溫室中進行灌溉。這樣每次每升水中最少的肥料量為1克。營養液的電導值為1.2ms /cm, pH 值應在5.5-6.0之間。如果配製營養液的水中碳酸氫根離子過多,配製營養液之前應先用硝酸或磷酸將其中和掉。需注意的是在營養液配製時硫酸鹽不能與高濃度的鈣液混合,否則將很容易引起沉澱的產生,從而降低肥效,造成肥料浪費。

肥料的使用效率可表現為以下幾點:

(1)根據植株的需要量進行施肥;

(2)在種植基質中可能存在的元素,如在使用椰子殼纖維的初期,鉀的含量會較高;在花泥中含有較多的鈣,但鎂的含量較少;

(3)水中含有的元素,許多水中含有碳酸氫根離子,在配製營養液時需用酸將其中和掉;

(4)細菌對有機材料的分解可造成氮含量的增加;

(5)施肥於正確的地方,滴灌系統的灌溉方法效果較好;

(6)如果在灌溉中出現問題,可以使用緩釋肥。。

如果某種元素缺乏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氮(N):在其種植過程中缺少氮,則在老葉中會表現出葉片發黃以及有壞死斑。

(2)磷(P):缺磷會使老葉片的葉緣發黃。幼葉較硬,深綠色,比一般的老葉要小得多。

(3)鉀(K):缺鉀時,老葉片葉脈之間發黃,同時整株的葉片發淺綠色。幼葉小,發紅色或深綠色。花朵的邊緣呈藍色或對於紅色及橙色的品種在佛焰苞上呈現藍色。淺色花的品種很快呈現出玻璃狀。

(4)鈣(Ca):缺鈣時表現為在幼葉片有不規則的黃色斑點。

(5)鎂(Mg):缺鎂時,老葉片沿葉脈發黃,葉脈仍保持綠色。

(6)硫(S):缺硫時可使幼葉發黃。

三、病蟲害防治

由於菌類侵害而使植株出現病症,稱為侵染性☆禁☆病原病害,包括線蟲及昆蟲引起的病症。而由於除菌類以外引發的病症,稱為非侵染性☆禁☆病原病害,稱之為生理病害。由於侵染性☆禁☆病原來自細菌類和真菌類,在侵染性☆禁☆病原上又劃分出有細菌類侵染原病害和真菌類侵染原病害兩種。

常見病害有纓翅目,如薊馬;同翅目,如葉蟬、蚜蟲、介殼蟲、粉虱等;蟎目,如蟎蟲(紅蜘蛛);鱗翅目,如地老虎及其他一些科目的幼蟲;直翅目,如螻蛄;軟體動物門中的蝸牛、蛞蝓等。

1.細菌性☆禁☆病害

(1)細菌性枯萎病

由甘藍黑腐黃單孢桿菌黛粉葉斑病致病變種引起。症狀:該病多數發生在葉和花上,在葉或花上產生中間棕色周邊發黃的斑點。從正常到受感染的轉變中可以看見水浸狀斑點。

預防措施:

A.不要種植受感染的或可能受感染的植株;

B.由於病菌能通過濺出的水傳播,所以可以進行覆蓋。

防治措施:

A.嚴格做好衛生措施;

B.定期噴施硫酸鏈黴素或土黴素;

C.清除受感染的植株;

D.不要供應氨態氮肥,並且減少氮肥的供給總量。

(2)歐式桿菌

症狀:葉片發黃,從莖的基部開始。

防治措施:

A.澆水不宜過多,選用透水透氣性好的大顆粒種植基質;

B.及時噴施7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0倍液。

(3)假單孢桿菌

症狀:沿葉脈有壞死斑。

防治措施:用1:0.5:200倍的波爾多液或30%的DT殺菌劑300-40 0倍液,或用農用鏈黴素或3%的中生菌素,5-7天噴一次,連續噴施3- 4次。

2.真菌病害

(1)根腐病

再侵染性真菌病害。症狀:葉片邊緣變成黃色且鬆散的垂掛著。防治措施:使用普力克,幼小植株1000倍,成體植株600-700倍液灌根,發病期每5-7天用藥一次,連續3-4次。

(2)炭疽病

症狀:葉或莖上出現黑色和淺棕色斑點。

防治方法:

A.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葉、殘株;

B.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常用藥劑有: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400-6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用藥一次,共2-3次。

(3)絲核菌

症狀:植株基部或根部棕色或褐色。

防治措施:A.土壤消毒,5克多菌靈與25千克種植基質混合。

B.發病初期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也可用72.2%普力克800倍液進行噴施。

(4)柱盤孢屬

症狀:植株基部變為棕色。

防治措施 A.種植基質用40%五氯硝基苯消毒;

B.發病初期可用5%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施。

(5)殼針孢屬(葉斑病)

症狀:葉片上有棕色斑點,斑點中心組織死亡,周圍組織發黃。防治措施:A.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發現病葉及時摘除銷毀或深埋;

B.藥劑噴施:在發病初期可用下列藥劑噴霧,50%克菌丹4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60 0倍液。每7天用藥一次,連續4-5次。

(6)鐮刀菌(枯萎病)

症狀:基部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3.生理病害

(1)盲花、花畸形、形成蓮座狀

原因:根壓過大導致,與其植株體本身的遺傳基因也有一定關係。

解決辦法:澆水要適量,選擇透水透氣性好的栽培基質。

(2)佛焰苞打不開

原因:相對濕度過低導致,與品種也有關係。

解決辦法:澆水要適量,選擇透水透氣性好的栽培基質。

(3)玻璃狀和藍色褪色

原因:根壓高,EC值低,鉀含量少,基質中pH值低,基質太濕。

(4)凍害

症狀:莖上有同心圓,葉片上出現大片不規則形失綠,變黑。

原因:溫度低於12℃時表現明顯。

解決辦法:溫度要保持在14℃以上。

4.蟲害

(1)線蟲

A.根結線蟲:根結線蟲危害植株的生長,在根部可以看見膽囊型的腫脹。

B.穿孔線蟲:危害植株的生長,但植株的根部產生棕色斑點而不是腫脹。由線蟲造成的一次危害可能會引起真菌的二次危害,從而造成根腐。

防治方法:A.種植前消毒種植基質;

B.可使用殺蟲劑鐵滅克撒在種植基質中,或用克線磷灌根。

(2)介殼蟲

介殼蟲是一種圓形棕色外殼的昆蟲,在莖葉上可被發現。

防治方法:可用殺蟲劑殘殺威10000倍液噴施。

(3)紅蜘蛛

紅蜘蛛是一種吮吸植株細肥營養的類似蜘蛛的昆蟲。典型的特徵是在葉片上產生白色斑點,以及莖間有細小的蜘蛛網。

殺蟲劑除蟎靈1000倍液或紅白蟎殺3000倍液噴施。

(4)薊馬

薊馬的危害是在葉上能見到棕色的斑點,尤其是幼葉會變形。

防治方法可用殺蟲劑萬靈1000倍液噴施。

(5)蝸牛、蛞蝓

症狀:受害葉片常造成缺和孔網。且在葉片上留有排泄的黑色糞便,或食根尖,阻止生長。

防治措施:

A.撒粉,在地面撒施石灰或滅蟲威50克/平方米。

B.毒鉺誘殺,用蝸牛敵配成含有效成分2.5-6%的碎豆餅面或玉米粉等做誘耳,于傍晚時分撒施進行誘殺。

針對不同的病蟲害,要使用相應的正確方法,首先要瞭解怎樣防治以及防治什麼,是預防還是治療,是否會有副作用,如何施用及用量是多少,要不同種類的農藥交替使用,一般同一種藥劑重複使用不要超過3次,以避免害蟲抗藥性的產生。一般不要在高溫時間、光照強和風大時施藥。對新的化學藥劑應先進行小規模試驗,若無副作用,再大面積使用。

供水的多少則取決於所使用的基質、種植季節以及作物的大小。

最佳的施肥方法是通過泵系統或注入系統將已加入肥料的灌溉液打入溫室中進行灌溉。這樣每次每升水中最少的肥料量為1克。營養液的電導值為1.2ms /cm, pH 值應在5.5-6.0之間。如果配製營養液的水中碳酸氫根離子過多,配製營養液之前應先用硝酸或磷酸將其中和掉。需注意的是在營養液配製時硫酸鹽不能與高濃度的鈣液混合,否則將很容易引起沉澱的產生,從而降低肥效,造成肥料浪費。

肥料的使用效率可表現為以下幾點:

(1)根據植株的需要量進行施肥;

(2)在種植基質中可能存在的元素,如在使用椰子殼纖維的初期,鉀的含量會較高;在花泥中含有較多的鈣,但鎂的含量較少;

(3)水中含有的元素,許多水中含有碳酸氫根離子,在配製營養液時需用酸將其中和掉;

(4)細菌對有機材料的分解可造成氮含量的增加;

(5)施肥於正確的地方,滴灌系統的灌溉方法效果較好;

(6)如果在灌溉中出現問題,可以使用緩釋肥。。

如果某種元素缺乏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氮(N):在其種植過程中缺少氮,則在老葉中會表現出葉片發黃以及有壞死斑。

(2)磷(P):缺磷會使老葉片的葉緣發黃。幼葉較硬,深綠色,比一般的老葉要小得多。

(3)鉀(K):缺鉀時,老葉片葉脈之間發黃,同時整株的葉片發淺綠色。幼葉小,發紅色或深綠色。花朵的邊緣呈藍色或對於紅色及橙色的品種在佛焰苞上呈現藍色。淺色花的品種很快呈現出玻璃狀。

(4)鈣(Ca):缺鈣時表現為在幼葉片有不規則的黃色斑點。

(5)鎂(Mg):缺鎂時,老葉片沿葉脈發黃,葉脈仍保持綠色。

(6)硫(S):缺硫時可使幼葉發黃。

三、病蟲害防治

由於菌類侵害而使植株出現病症,稱為侵染性☆禁☆病原病害,包括線蟲及昆蟲引起的病症。而由於除菌類以外引發的病症,稱為非侵染性☆禁☆病原病害,稱之為生理病害。由於侵染性☆禁☆病原來自細菌類和真菌類,在侵染性☆禁☆病原上又劃分出有細菌類侵染原病害和真菌類侵染原病害兩種。

常見病害有纓翅目,如薊馬;同翅目,如葉蟬、蚜蟲、介殼蟲、粉虱等;蟎目,如蟎蟲(紅蜘蛛);鱗翅目,如地老虎及其他一些科目的幼蟲;直翅目,如螻蛄;軟體動物門中的蝸牛、蛞蝓等。

1.細菌性☆禁☆病害

(1)細菌性枯萎病

由甘藍黑腐黃單孢桿菌黛粉葉斑病致病變種引起。症狀:該病多數發生在葉和花上,在葉或花上產生中間棕色周邊發黃的斑點。從正常到受感染的轉變中可以看見水浸狀斑點。

預防措施:

A.不要種植受感染的或可能受感染的植株;

B.由於病菌能通過濺出的水傳播,所以可以進行覆蓋。

防治措施:

A.嚴格做好衛生措施;

B.定期噴施硫酸鏈黴素或土黴素;

C.清除受感染的植株;

D.不要供應氨態氮肥,並且減少氮肥的供給總量。

(2)歐式桿菌

症狀:葉片發黃,從莖的基部開始。

防治措施:

A.澆水不宜過多,選用透水透氣性好的大顆粒種植基質;

B.及時噴施7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0倍液。

(3)假單孢桿菌

症狀:沿葉脈有壞死斑。

防治措施:用1:0.5:200倍的波爾多液或30%的DT殺菌劑300-40 0倍液,或用農用鏈黴素或3%的中生菌素,5-7天噴一次,連續噴施3- 4次。

2.真菌病害

(1)根腐病

再侵染性真菌病害。症狀:葉片邊緣變成黃色且鬆散的垂掛著。防治措施:使用普力克,幼小植株1000倍,成體植株600-700倍液灌根,發病期每5-7天用藥一次,連續3-4次。

(2)炭疽病

症狀:葉或莖上出現黑色和淺棕色斑點。

防治方法:

A.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葉、殘株;

B.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常用藥劑有: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400-6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用藥一次,共2-3次。

(3)絲核菌

症狀:植株基部或根部棕色或褐色。

防治措施:A.土壤消毒,5克多菌靈與25千克種植基質混合。

B.發病初期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也可用72.2%普力克800倍液進行噴施。

(4)柱盤孢屬

症狀:植株基部變為棕色。

防治措施 A.種植基質用40%五氯硝基苯消毒;

B.發病初期可用5%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施。

(5)殼針孢屬(葉斑病)

症狀:葉片上有棕色斑點,斑點中心組織死亡,周圍組織發黃。防治措施:A.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發現病葉及時摘除銷毀或深埋;

B.藥劑噴施:在發病初期可用下列藥劑噴霧,50%克菌丹4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60 0倍液。每7天用藥一次,連續4-5次。

(6)鐮刀菌(枯萎病)

症狀:基部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3.生理病害

(1)盲花、花畸形、形成蓮座狀

原因:根壓過大導致,與其植株體本身的遺傳基因也有一定關係。

解決辦法:澆水要適量,選擇透水透氣性好的栽培基質。

(2)佛焰苞打不開

原因:相對濕度過低導致,與品種也有關係。

解決辦法:澆水要適量,選擇透水透氣性好的栽培基質。

(3)玻璃狀和藍色褪色

原因:根壓高,EC值低,鉀含量少,基質中pH值低,基質太濕。

(4)凍害

症狀:莖上有同心圓,葉片上出現大片不規則形失綠,變黑。

原因:溫度低於12℃時表現明顯。

解決辦法:溫度要保持在14℃以上。

4.蟲害

(1)線蟲

A.根結線蟲:根結線蟲危害植株的生長,在根部可以看見膽囊型的腫脹。

B.穿孔線蟲:危害植株的生長,但植株的根部產生棕色斑點而不是腫脹。由線蟲造成的一次危害可能會引起真菌的二次危害,從而造成根腐。

防治方法:A.種植前消毒種植基質;

B.可使用殺蟲劑鐵滅克撒在種植基質中,或用克線磷灌根。

(2)介殼蟲

介殼蟲是一種圓形棕色外殼的昆蟲,在莖葉上可被發現。

防治方法:可用殺蟲劑殘殺威10000倍液噴施。

(3)紅蜘蛛

紅蜘蛛是一種吮吸植株細肥營養的類似蜘蛛的昆蟲。典型的特徵是在葉片上產生白色斑點,以及莖間有細小的蜘蛛網。

殺蟲劑除蟎靈1000倍液或紅白蟎殺3000倍液噴施。

(4)薊馬

薊馬的危害是在葉上能見到棕色的斑點,尤其是幼葉會變形。

防治方法可用殺蟲劑萬靈1000倍液噴施。

(5)蝸牛、蛞蝓

症狀:受害葉片常造成缺和孔網。且在葉片上留有排泄的黑色糞便,或食根尖,阻止生長。

防治措施:

A.撒粉,在地面撒施石灰或滅蟲威50克/平方米。

B.毒鉺誘殺,用蝸牛敵配成含有效成分2.5-6%的碎豆餅面或玉米粉等做誘耳,于傍晚時分撒施進行誘殺。

針對不同的病蟲害,要使用相應的正確方法,首先要瞭解怎樣防治以及防治什麼,是預防還是治療,是否會有副作用,如何施用及用量是多少,要不同種類的農藥交替使用,一般同一種藥劑重複使用不要超過3次,以避免害蟲抗藥性的產生。一般不要在高溫時間、光照強和風大時施藥。對新的化學藥劑應先進行小規模試驗,若無副作用,再大面積使用。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