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鳥飼養

非洲灰鸚鵡

【中文名稱】非洲灰鸚鵡

【中文別名】Psittacus erithacus

【拉丁學名】灰鸚鵡,剛果灰鸚鵡、灰鸚

【命名時間】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African Grey Parrot、Congo Grey Parrot、Red-tailed Grey Parrot

【科屬分類】鳥綱 、鸚形目、鸚鵡科、非洲鸚鵡族

外形特征

非洲灰鸚鵡非洲灰鸚鵡身長33 - 41cm,體重480 - 560g,平均壽命約50 年。屬于大型鸚鵡,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身體為深淺不一的灰色,臉部眼睛周圍有一片狹長的白色裸皮;頭部和頸部的灰色羽毛帶有淺灰色滾邊,腹部的灰色羽毛則帶有深色滾邊;主要飛行羽灰黑色;尾羽鮮紅色;鳥喙黑色,虹膜黃色。幼鳥尾羽尖端帶有黑色,虹膜為淺灰色,隨著年紀漸長會變為黃色,

尼日利亞地區的非洲灰鸚鵡體色一般較深。

雌雄分辨方法:從外觀雄性的頭形較闊大,眼頭尾兩邊略尖成杏形,相反雌性頭形較窄小,眼圈較圓。有2個亞種:灰鸚鵡(Psittacus erithacus erithacus )身上羽毛逞銀灰色,尾羽鮮紅色,喙部為黑色;提姆那灰鸚鵡(Psittacus erithacus timneh )外表跟非洲灰鸚鵡近乎相同,但體形卻明顯較小,身上的銀色羽毛則較深色,尾羽逞紅褐色,喙部為粉肉色,性格較活潑,相比沒那么害羞,模仿人語能力跟灰鸚鵡不相伯仲。

灰鸚鵡分布圖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部,西從幾內亞比紹起,東到肯尼亞西部,分布國家包括塞拉利昂東部、馬利南部、科特迪瓦、加納、尼日利亞、喀麥隆、幾內亞灣的普林斯波島與比歐克島、加蓬、剛果、薩伊北部、烏干達、肯尼亞西部與坦桑尼亞西北部。

生活習性

灰鸚鵡非洲灰鸚鵡通常棲息在低海拔地區及雨林。群居性,喜愛在近河流與湖泊邊的樹上或棕櫚樹上棲息,覓食的時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動,喜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花蜜、漿果等,有時也會至農作物田園中覓食,造成農業損失,尤其是玉米田。

說話能力 天資聰穎,智商高,以擅長模仿人語聞名。喜愛居住近河流的樹林區或棕櫚樹上,通常數只一起活動。非洲灰鸚鵡的人工繁殖在國際上非常成功,所以數量充足;但提姆那灰鸚鵡則已面臨絕種。

飼養非洲應選用堅固的金屬而有足夠空間以供活動的烏籠,同時亦要預備不同種類的玩具滿足它們的好奇心并有助消磨時間,減低它們待在籠中的焦躁煩厭感,

免得養成咬毛癥。

飼養非洲灰鸚鵡除了供給均衡營養的食物外,鈣質的補充尤其重要,它們生性善妒,害羞,希望受重視,若長時間受冷落,無聊,感覺沮喪很容易導致拔毛癥的心理病,所以應給予大量玩具及足夠陪伴它們的時間。

生長繁殖

灰鸚鵡非洲灰鸚鵡繁殖期開始于3歲左右,每年的1-2月及6-7月均為繁殖期,喜筑巢于10-30 m高的樹洞內,一窩約2-4只蛋,通常于生下第2只蛋便開始孵,期間對人為的打擾相當敏感,應盡量避免,孵化期約29天,約90天羽毛成長。剛出生的幼鳥約15克重,5 cm長。幼鳥的眼睛呈深黑色,隨著年齡增長而漸轉為黃色。從幼小飼養的非洲灰鸚鵡非常之容易親近人,性格亦較溫和,很惹人喜愛。

亞種分布

灰鸚鵡

(2種)

1.非洲灰鸚鵡 Psittacus erithacus erithacus

2.提姆那灰鸚鵡 Psittacus erithacus timneh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