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養護

淺淡鳥類攝影

鳥類攝影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攝影主題, 能夠找到主題已屬不易, 還要顧到影像品質及內涵則更難, 得靠精湛的技巧再加上好運道才可能成功。

鳥類生態的攝影作品應完整地傳達主角與其所依存的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真相, 而完全不加以人工干涉, 使得觀者能夠籍由圖像明白真實的現狀, 進而欣賞到鳥兒生動的表情與動作, 神游於它們的世界中, 造才是一張成功的鳥類生態照片。

只是初進入鳥類攝影的領域時, 能夠拍到一張清楚的野鳥「大頭照」就已屬不易, 更惶論成功的生態作品了。

鳥類通常不易接近, 長焦距鏡頭一直受到野生動物拍攝者的青睞。 通常焦距280mm以上的超望遠鏡頭, 都有資格被稱為大炮。 800mm鏡頭較適合在開闊地形使用, 如拍攝水鳥 時, 通常水鳥都棲息在河口、瀉湖等濕地, 且不易接近, 此時若擁有長焦距鏡頭, 就愈容易抓住他們的神情。

長焦距鏡頭所呈現在觀景窗中的畫面是極易晃動的, 而且愈是大光圈的鏡頭景深將愈淺, 尤其是當光圈全開的情況下, 若攝影距雕很短時, 這情形將更嚴重, 因此在對焦時必需十分小心。

景深的掌握也是影響氣氛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在按下快門鈕之前, 最好也能適時的選用景深預觀鈕, 決定最佳之景深範圍及光圈快門的組合,

只是在實戰的現場不見得有足夠時間讓拍攝者思考, 機會通常是稍縱即逝, 所以應在拍攝前預先做好對焦動作, 也就是在找到目標物件後預測它的行進路線, 先行測光與對焦, 待它一旦進人有效範圍, 只需做對焦的微調動作, 然後立即按下快門。 對焦通常是對著鳥兒的眼睛。

為了追求拍拍攝的穩定度, 所以僅可能將腳架降低, 如此可減低搖晃的程度, 通常這時雲臺上的托板都是直接鎖在鏡頭的重心處, 若是鏡頭只有這一個支撐點的話, 一般都無法避免晃動的問題, 愈長的鏡頭這種現象愈嚴重, 倘若不能另外「改裝」時, 只能降低腳架之後再運用高速快門, 以求畫質的穩定度, 這是運用超是鏡長頭拍攝時的主要課題。

在某些情況下, 閃燈的使用有時是無可避免的, 尤其是拍攝在密林間活動或是夜行性鳥類, 甚至逆光補償時, 都有可能用得到閃燈。 前向提過, 為了凝結鳥兒靈活的跳動與細微動作, 現場光通常無法強到足以使用較高速的快門, 所以閃燈使用的技巧就十分重要了, 但是別忘了一點:不但要補光正確, 而且不要因此而驚擾到被攝鳥。

水鳥多棲息於河口濕地等開闊地形, 多數有群居的習性, 但由於不易接近, 所以拍攝距離需拉長, 因此使用加倍鏡的機率很大, 可是如此一來光線的損失非常大, 勢必要用超高感度的底片才能拍攝, 否則只有等待大晴天了。

拍攝山鳥大多不必使用太長的境頭, 因為彼此的距離較近,

且有較多枝葉的干擾畫面, 所以鏡頭的選擇以輕便為宜(400mm就算很長了), 但光圈要夠大。 基本上山鳥的拍攝或觀賞「眼明手快]是一要訣, 這都得靠經驗的累積了。

一天當中以日出與日落的前後較理想, 不但日光較柔和, 鳥兒也較有精神。 一般而言, 只要不是在大片的陰影下, 都可得到不差的色彩表現。 以季節來說, 山鳥大多於春季繁殖, 此時部分雄鳥身上會出現現所謂的[飾羽」, 較平常鮮明, 以便吸引雌鳥;而水鳥則未必全是如此, 且依其適遷徙性而言尚有留鳥與候鳥的區別, 很難一概而論, 只能說各個季節皆有可為, 全看個人工夫了。

以區域而言, 中海拔地區的鳥類種類最多, 色彩地最美麗, 但地形相植被也較複雜, 拍攝前的準備工作除了觀察環境外,

也必須對目標鳥種的食性與鳴聲加以瞭解, 知道鳥兒愛吃何種食物則可預先埋伏, 守株待兔, 只是得先認識一些植物的種子、果實或是昆蟲。 若能聽音辨位, 則能減少錯失按下快門的機會, 尤其身處密林之中, 這等身手的訓練特別重要。

鳥類攝影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毅力, 事先的準備與器材之優劣也是左右拍攝成果的關鍵, 雖然如此, 只要看到自己親手拍攝的作品, 那種難以言喻的興奮滋味, 可謂畢生難忘, 即使是觀賞者也能分享這份喜悅。

如果有一天, 當您發覺美女與荷花再也提不起您的興致時, 換個口味試試, 您將會為之著迷、無法自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