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健康

魚病的綜合預防技術

魚病的綜合預防技術

魚病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綜合預防是根據各種養殖魚類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規律,以及魚病發生和發展規律,堅持藥物預防和生態預防相結合,是防止魚病發生,抑制魚病發展的方法。
1.調整放養結構
池塘養魚的主要特點是多品種、多規格混養、輪養,發病主要對象是草、鯽、青魚等吃食魚,發病期主要在成魚階段。依據上述特點,第一,應適當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利用雜食魚清除殘餌、肥水魚淨化水質的功能,調整吃食魚、雜食魚和肥水魚的放養比例。第二,改放小規格魚種為大規格魚種,

選擇規格大、體質健壯、鱗片完整、抗病能力強、生長迅速的優良品種放養。第三,調整養殖週期,提倡魚種冬放。這是因為冬季水溫低,魚種鱗片緊密,活動能力弱,拉網操作不易受傷,到了春季水溫上升時,可提早投喂餌料,使池魚很快進入生長期,提高魚類抗病能力。
2.堅持“四定”投餌原則
(1)定質 根據魚類營養需求和食性變化規律,調整飼料結構,精料和草料要合理搭配,既要保證營養全面又要避免飼料單一。所投飼料要新鮮清潔,不喂腐爛變質和不易消化的飼料。提倡種草養魚,積極推廣使用顆粒飼料。
(2)定量 實行“兩頭精、中間青”的投餌方式。“大麥黃”、“白露心”兩個變溫期是發病高峰期,應以精料為主,
輔以青料,並節制投餌。投餌以2~3小時吃完為度,不吃隔夜食。天氣不好,陰、霧、連續陰雨或已發現魚病,出現浮頭時,要適當少投。嚴重浮頭時停止投喂。
(3)定時 應做到早開食,晚停食,延長飼喂期。一般每天上午8~9時、下午14~15時各投喂一次。如遇浮頭或陰雨天可向後順延1~2小時投喂。
(4)定位 無論投喂浮性飼料,還是沉性飼料,都要有固定食台或餌料筐,以便於檢查魚的吃食情況,也有利於防治魚病和清掃食場。一般每10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左右成魚塘或二齡魚種塘設食台2~3個。
3.管好池水
水質好壞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水質好的池塘,魚類體軀肥壯,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強,不易患病。調節水質的方法有:第一,及時加注新水,提高水位,
增大池魚活動空間,促進池塘物質迴圈,以利於餌料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抑制有害藻類的生長,使池水經常保持肥、活、爽。生長旺季一般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釐米左右。必要時先排除一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第二,合理使用增氧機。增氧機具有增加溶氧並能改善溶氧分佈狀況,調節浮游生物分佈及排除有害氣體等多種功能。一般每畝水面配增氧機0.2~0.3千瓦,使用時堅持“三開兩不開”。“三開”即晴天中午開,陰雨天下半夜及次日早晨開,連續陰雨時浮頭前開。“兩不開”,即天氣正常時傍晚不開,陰雨天白天不開。第三,定期潑灑生石灰,改善魚池水質,增強水體緩衝性能,控制池水pH值的變化。一般20天左右施用一次,每次每畝潑灑生石灰15~20千克。

4.消毒工作
(1)池塘消毒 魚種放養前,抽幹池水用藥物徹底殺滅各種病原體和有害生物。常用的清塘藥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巴豆等,以生石灰清塘效果較好。
(2)魚種消毒 魚種放養前,用一定濃度的藥物浸洗魚種,殺滅寄生在魚體上的病菌和寄生蟲。消毒方法很多,可根據歷年發病情況和不同要求靈活應用。
(3)餌料和食場消毒 堅持在精飼料中拌入1%的食鹽喂魚,每月2次,每次連續4~5天;5~9月份魚病流行季節,每個食場每隔10~15天用漂白粉2~4千克或生石灰60~80千克消毒一次。
5.魚病預防
大多數魚病的發生高峰期是在每年4~6月和8~10月。掌握發病規律,及時有計劃地在魚病流行前進行藥物預防是對平時預防不足的一種加強措施。
(1)全池潑灑藥物 常用藥物有①強氯精,
每半月一次,濃度為每畝250克對水後沿池邊或食場周圍潑灑,能有效預防細菌性魚病的發生。②敵百蟲,5、6、8月份分別潑灑一次,濃度分別為0.35毫克/千克、0.45毫克/千克和0.5毫克/千克,能有效預防指環蟲、三代蟲、寄生爛鰓等寄生性魚病。③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以5:2的比例混合後稀釋成0.7毫克/千克濃度每月或每兩月潑灑一次,能預防鰓隱鞭蟲、口絲蟲、車輪蟲等魚病。
(2)內服法 按魚的不同習性,將藥物拌入餌料中製成浮性或顆粒藥餌,消滅或抑制病魚體內的病原體。投藥前必須停食1~2天,增強病魚的食欲,求得理想效果。一般連續投藥3~6天為一療程。
(3)掛簍法 在魚發病高峰季節,在魚池四周用漂白粉或硫酸銅交叉掛簍,
可以及時有效地抑制魚病的發生。
6.日常管理
堅持早晚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經常清除池邊雜草,每天撈除殘餌死魚,改善池塘衛生條件等。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