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錦鯉常見疾病與治療方法

錦鯉常見疾病治療方法

1.口服法:藥劑混合於飼料中, 治療營養失調或細菌性疾病及內部疾病。

2.藥浴法:主要是驅除體表寄生蟲, 治療細菌性的外部疾病。

3.局部治療:治療外傷及身體表面疾病, 局部外傷治療。

4.注射療法:各種細菌性疾病可採取肌肉或腹腔注射。

5.手術治療:魚鰭外傷或變形施以整形手術。

病毒性疾病

痘瘡病

(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溫較底時出現(15度左右)

(2)症狀:發病初期, 體表或尾鰭上出現乳白色小斑點, 覆蓋一層很薄的白色的黏液, 以後逐步擴大, 以致蔓延全身。 病灶部分的皮膚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塊石臘狀的增生物,

這些增生物長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會自動脫落, 並于水中敗壞水質, 脫落部位又重新長出新的增生物。 感染痘瘡的病魚逐漸消瘦, 遊動遲緩, 食欲較差, 常沉在水底, 陸續死亡。

(3)治療:#0。 1~0。 3MG/KG氯黴素藥液長期藥浴。

#用氯黴素注射魚體, 用量為每尾25MG。

(4)預防:#池中加注新水, 隨時抽取池底脫落物, 改良水質。

#強化秋季培育工作, 加強營養, 使錦鯉在冬前有一定肥滿度, 增強抵抗低溫和抗病的能力。

#用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灑, 預防痘瘡的發生。

真菌性疾病 膚黴病

(水黴病、白毛病):魚體上長了一層“白毛”, 如果不及時治療, 當病菌侵入到體內時, 魚就會逐漸衰弱死亡。 當寄生在鰓部時就形成鰓黴病,

常引起爆發性死亡。

(1)病因:膚黴病是一種絲狀菌(水黴、綿黴、SAPROLEGNIA)所引起的, 多半發生在魚數從多的水池或混濁的死水中, 如魚體瘦弱或有外傷時更易感染, 病變處長大量棉絮狀菌絲, 故又稱白毛病。

錦鯉患膚黴病的原因, 主要是捕捉、搬運時**作不小心, 擦傷皮膚, 或因寄生蟲破壞鰓和體表, 或因水溫過低凍傷皮膚, 以致水黴的孢子侵入傷口而感染。 當水溫適宜時(15~25度左右), 3~5天就長成密集的菌絲體, 感染數量很多時會導致病魚的死亡。 水黴全年都存在, 秋末早春是流行季節。 從魚卵到各齡魚都可感染, 當孵化水溫低時, 在魚卵上極易發生水黴病。

(2)治療:

#用1.5%~2.5%的食鹽水洗淨, 除去毛狀物, 然後塗上2%的紅藥水, 再以魚用土黴素藥浴。

#用0.1%~1%濃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塗抹傷口和水黴附著處。

#用1:15000嘗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浸泡魚體3~5分鐘。

#用10MG/KG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魚體半小時。

(3)預防:

#拉網、捕撈、運輸和放養魚種時, **作要細緻, 不使魚體受傷。

#用1:15000濃度孔雀石綠水溶液浸洗魚卵10~15分鐘, 每天1次, 連續3天, 可預防魚卵水黴病。

#受傷親魚, 在傷口塗抹龍膽紫或高錳酸鉀, 可防止水黴菌感染。

#每公頃水塘用75KG菖蒲、7.5~15KG食鹽和225~300KG人尿混合後, 全池遍灑, 每月1次。

細菌性疾病

皮膚發炎充血病

(1)病因:患病的多為個體大的當年魚和一齡以上的錦鯉, 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節, 可引起魚類大量死亡。 水溫20~30度時最易流行, 20度以下時, 仍會出現少數病魚, 並不斷死亡, 這個溫度範圍也是魚類生長的旺季, 因此危害很大。

當溫度降至10度左右時此魚病不再發生, 可利用這個規律對病魚進行溫控治療。

(2)症狀:皮膚發炎充血, 以眼眶四周、鰓蓋、腹部、尾柄等處較常見, 有時鰭條基部也有充血現象, 嚴重時鰭條破裂。 病魚鱗片通常完整, 沒有脫落。 病魚浮在水錶或沉在水底, 遊動緩慢, 反應遲鈍, 食欲較差。

(3)治療: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濃度浸洗魚體。 當水溫20度以下時, 浸洗20~30分鐘;21~32度時, 浸洗10~15分鐘, 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濃度全池遍灑, 病情嚴重可提高濃度為0.5~1.2MG/KG, 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用紅黴素2~2.5MG/KG濃度浸洗魚體, 水溫在34度以下, 浸洗30~50分鐘, 每天1次, 連續3~5天, 直到病情好轉。

#注射鏈黴素或卡那黴素, 每千克魚重注射12萬~15萬國際單位,

通常只注射1次, 患病嚴重時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用氟呱酸(諾氟沙星)內服, 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藥粉0.8~1.0G, 每天一次, 連續服用六天。

#用利凡諾20MG/KG濃度浸洗, 當水溫5~20度時, 浸洗15~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 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用利凡諾0.8~1.5MG/KG濃度遍灑有特效。

#使用上述處理方法的同時進行鹽水浴, 效果顯著。

(4)預防:

#合理密養, 維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

#加強飼養管理, 保持水質清新。

#定期遍灑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 預防疾病發生。

列印病

(1)病因:列印病由點狀氣單胞桿菌點狀亞種(AEROMONAS PUNCATATA PUNCTATA)引起, 主要是**作不當, 使魚體受傷而感染致病。 春末至秋季是流行季節, 主要危害一齡以上的大魚。

(2)症狀:病灶部位常在體側的臀鰭上方, 肛門附近的兩側, 極少數在身體前部。 最初皮膚發炎,出現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鱗片脫落,肌肉腐爛,病灶呈圓形或橢圓,並有出血發紅現象,好像打上一個紅色印章。嚴重時病灶部位的肌肉往往爛穿,可見骨骼和內臟。病魚身體瘦弱,食欲減退,遊動緩慢,終至衰竭而死。

(3)防治方法:與皮膚發炎充血病相同,另外使用高錳酸鉀藥液塗抹患處效果顯著。

腐皮病(潰瘍病):和列印病非常相似,處理方法也類似。區別是病魚背部紅腫腐爛,病灶不定型,嚴重時背鰭脫落。

白皮病:由白皮極毛桿菌引起,從背鰭後部至尾柄鰭基部的皮膚發白,呈白霧狀,手摸鱗片粗糙、無黏液,將死的病魚,往往頭部朝下、尾鰭向上呈倒立狀。

防治方法:

#**作時要小心,防止魚體受傷。

#金黴素12.5MG/KG或土黴素25MG/KG浸洗魚體30分鐘。

#用漂白粉1MG/KG或五倍子2~4MG/KG全池遍灑。

穿孔病(洞穴病)

(1)病因:穿孔病由魚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每年從9月到次年6月為流行期,它在水溫較低時流行,是一種危害很大的傳染病。原因多是體表受傷,尤其是用網撈魚時產生的擦傷。

(2)症狀:初期發現米粒大小的白點,然後擴大,周圍變紅,病情惡化時鱗片脫落、露出皮肉而呈潰瘍病症,從頭部、鰓蓋、背部、腹部、鰭部到尾柄均可出現病灶,其潰瘍不僅限於真皮層,而且深及肌肉,嚴重時至骨骼和內臟,酷似一個洞穴。

(3)治療:

#20MG/KG呋喃唑酮和1.4%食鹽合劑浸洗20~30分鐘,每天1次。

#上述合劑再加20MG/KG高錳酸鉀浸洗10~30分鐘。適用於發病早期的幼魚。

(4)預防:

#喂鮮活餌料,加強營養,增強抗病力。

#合理密養,水中溶氧維持在5MG/L左右。

#死亡魚務必深埋並加生石灰消毒滅菌,病魚池水用漂白粉10MG/KG濃度全池遍灑,消毒後方可排入下水道。

爛尾病

(1)病因:爛尾病由柱狀黏球菌引起,一年四季都會發生。整個尾鰭爛掉,病魚仍活著,使錦鯉觀賞價值降低。

(2)症狀:尾鰭鱗片脫落、發炎,肌肉壞死、腐爛,尾鰭基充血,鰭條散開成掃帚狀,嚴重時整個尾鰭爛掉。病魚的鱗片正常,個別鱗片脫落。

(3)防治方法:

#與皮膚發炎充血病大致相同。

#用1%孔雀石綠水溶液塗抹鰭條破裂處,每天1次,連續3~5天,並結合皮膚發炎充血病的方法防治。

#如果尾鰭爛掉一部分,殘缺不全,應該用剪刀剪去,使鰭條平整,然後用上述方法處理,經過一段時間鰭條能夠癒合,再生鰭條與舊鰭條之間會留下一條痕跡,雖然觀賞價值降低了,但可以留作親魚繁殖後代。

最初皮膚發炎,出現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鱗片脫落,肌肉腐爛,病灶呈圓形或橢圓,並有出血發紅現象,好像打上一個紅色印章。嚴重時病灶部位的肌肉往往爛穿,可見骨骼和內臟。病魚身體瘦弱,食欲減退,遊動緩慢,終至衰竭而死。

(3)防治方法:與皮膚發炎充血病相同,另外使用高錳酸鉀藥液塗抹患處效果顯著。

腐皮病(潰瘍病):和列印病非常相似,處理方法也類似。區別是病魚背部紅腫腐爛,病灶不定型,嚴重時背鰭脫落。

白皮病:由白皮極毛桿菌引起,從背鰭後部至尾柄鰭基部的皮膚發白,呈白霧狀,手摸鱗片粗糙、無黏液,將死的病魚,往往頭部朝下、尾鰭向上呈倒立狀。

防治方法:

#**作時要小心,防止魚體受傷。

#金黴素12.5MG/KG或土黴素25MG/KG浸洗魚體30分鐘。

#用漂白粉1MG/KG或五倍子2~4MG/KG全池遍灑。

穿孔病(洞穴病)

(1)病因:穿孔病由魚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每年從9月到次年6月為流行期,它在水溫較低時流行,是一種危害很大的傳染病。原因多是體表受傷,尤其是用網撈魚時產生的擦傷。

(2)症狀:初期發現米粒大小的白點,然後擴大,周圍變紅,病情惡化時鱗片脫落、露出皮肉而呈潰瘍病症,從頭部、鰓蓋、背部、腹部、鰭部到尾柄均可出現病灶,其潰瘍不僅限於真皮層,而且深及肌肉,嚴重時至骨骼和內臟,酷似一個洞穴。

(3)治療:

#20MG/KG呋喃唑酮和1.4%食鹽合劑浸洗20~30分鐘,每天1次。

#上述合劑再加20MG/KG高錳酸鉀浸洗10~30分鐘。適用於發病早期的幼魚。

(4)預防:

#喂鮮活餌料,加強營養,增強抗病力。

#合理密養,水中溶氧維持在5MG/L左右。

#死亡魚務必深埋並加生石灰消毒滅菌,病魚池水用漂白粉10MG/KG濃度全池遍灑,消毒後方可排入下水道。

爛尾病

(1)病因:爛尾病由柱狀黏球菌引起,一年四季都會發生。整個尾鰭爛掉,病魚仍活著,使錦鯉觀賞價值降低。

(2)症狀:尾鰭鱗片脫落、發炎,肌肉壞死、腐爛,尾鰭基充血,鰭條散開成掃帚狀,嚴重時整個尾鰭爛掉。病魚的鱗片正常,個別鱗片脫落。

(3)防治方法:

#與皮膚發炎充血病大致相同。

#用1%孔雀石綠水溶液塗抹鰭條破裂處,每天1次,連續3~5天,並結合皮膚發炎充血病的方法防治。

#如果尾鰭爛掉一部分,殘缺不全,應該用剪刀剪去,使鰭條平整,然後用上述方法處理,經過一段時間鰭條能夠癒合,再生鰭條與舊鰭條之間會留下一條痕跡,雖然觀賞價值降低了,但可以留作親魚繁殖後代。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