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常見對蝦水質問題與對策

水體中氨氮含量過高, 黃色、靛藍、暗綠等水色是對蝦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水質問題, 及時正確處理, 可提高效益, 避免損。

對蝦養殖中所追求的優質水, 即藻類、菌類、浮游動物三者動態平衡, 為蝦提供天然餌料;透明度適中, 抑制絲藻及青苔的滋生;既有利於蝦防禦敵害, 又可避免陽光照射、便於蔭蔽, 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水中溶解氧濃度高;亞硝酸、氨氮等有害物質含量低;可抑制病菌的繁殖。 優質的水色通常呈茶色、茶褐色、淡綠色、翠綠色、濃而不濁的濃綠色或黃綠色。

切實掌握池塘水質調控技術, 不僅能解決生產中的水質問題, 同時也能帶來較好經濟效益。

一、常見水質現象處理

1、亞硝酸鹽、氨氮的調控

(1)培養有益浮游藻類, 發揮其強大的氨吸收功能;或在池塘水面小區域內種植水生植物, 高溫季節, 它們能表現出強大的氨吸收能力。

(2)施培藻基應根據水體肥瘦程度, 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則, 避免亞硝酸鹽、氨氮升高。

(3)出現亞硝酸鹽、氨氮升高時可在市面上購買到專業的降低亞硝酸鹽、氨氮的產品, 如:硝化細菌、“綠威寶”(商品名)等。

(4)高溫季節, 中午光照強烈時, 開動增氧機, 攪動水體, 使有毒氨從水體中溢散出去。

2、治理劣質水色

(1)黃色:含有大量甲藻、金藻等鞭毛藻。 水溫低、氧分不高, 大量有機物被異養細菌分解,

pH下降。

對策:每畝施培藻基1~2公斤、“活菌素”(商品名)1公斤、水產酶250~500克, 即可使藻種和水色轉變, 為增強效果可隔3天再一次使用。

(2)靛藍、藍綠色:水中藍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 並成為優勢種群, 水較濃而濁, 水表層有少量的綠色懸浮細末。

對策:每畝施“溶藻菌”(商品名)250毫升與水產酶250~500克, 在72小時內將養殖水體中的藍藻溶解到最低限度。 施用後第三天用培藻基1公斤/畝加20倍塘水全池潑灑, 培養出各種綠藻、矽藻等有益單胞藻為優勢種群的優質水色。 出現藍藻結團變白浮上水面後應及時人工打撈, 第二天使用“淨水寶”(商品名)1000克/畝直接幹撒, 淨化水體懸浮細末和分解因部分死藻沉底造成的底部有機質。

(3)暗綠、灰綠色:有害藻類佔優勢,

而且處於生長衰亡期, 水面出現浮油污物, 水質濃、混濁、水質發粘, 開啟增氧機打出泡沫, 不易消失。

對策:施用“淨水寶”1000克/畝, 24小時後用“活菌素”1000克/畝與培藻基1公斤/畝浸泡3小時後全池潑灑。 2天后藻類開始繁殖, 水色逐步轉好。

3、惡劣天氣的水質維護

(1)颱風暴雨前, 提高水位, 增強蝦體防禦功能, 投放顆粒氧可增強塘底的溶解氧, 減少應激;在飼料中添加“護肝冰芪維C”(商品名)、“胃康素”(商品名)等, 提高蝦的抗應激能力。

(2)颱風暴雨過後, 排掉池塘表層雨水, 及時開動增氧機, 攪拌池塘上、下層水體。 投放一次生物製劑或底質改良劑, 保持水質穩定良好。

二、養殖中後期水質調控:

投放蝦苗二個月後, 對蝦主要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由於人工餌料的不斷投入, 殘餌和對蝦的排泄物不斷積累, 使塘水較肥。 此階段的水質調控方法有:

1、定期換水、消毒

在穩定塘水的基礎上, 視塘水狀況適量換水, 換水時用80~100目網袋過濾, 避免因換水量過大, 對蝦產生應激反應, 但若換水量過小, 達不到目的, 因此每次換水量控制在塘水總量的20%左右。 進入高溫季節6月以後, 每15~20天對池塘水質進行一次消毒或根據塘水狀況、對蝦發病情況, 採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消毒預防。 常用藥物有:中草藥、碘製劑、季銨鹽、氯製劑和溴製劑等。

2、穩定藻相

藻類不但能產生氧氣, 而且還可以穩定水體各項理化指標。 如藻類大量繁殖, 水色過濃, 透明度小於20釐米, 一般用淨水的生物製劑來調節水色,

也可用碘製劑。 如水色過清, 透明度大於60釐米, 除適量換水外, 還要向塘中引入藻相較好的藻液, 適量施培藻基, 形成有益藻相。 養殖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連續陰雨天或大雨過後藻相變化, 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修復藻相。

3、應用有益微生物製劑改良水質

芽孢桿菌、硝化菌、光合菌、酵母菌等生物製劑是目前較多採用的改水方法, 也是今後推廣無公害養殖必須採取的重要措施。 水質惡化, 藻相較差時, 應儘快使用芽孢桿菌或光合菌。 硝化菌繁殖較慢, 應提前投放。 使用時需避開消毒藥物, 一般消毒藥施用4~5天後方可施用活性生物製劑。 通常15天左右施用一次, 酌情用量, 但謹防過量。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