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養魚常識--養魚如何識饑飽

養魚常識--養魚如何識饑飽

魚養得好壞,與吃食好壞直接相關,也可以說飼料可以轉化為魚產量。如果半饑半飽或長時間饑餓,會引起魚類消瘦,抵抗力降低,最終導致生長停滯而死亡。 
資料顯示,鯉魚在過於饑餓狀態下,12天體重減少17.2%,38天時喪失吃食能力而死亡 。筆者同事年終分到幾斤鯽魚後,盛於抽水馬桶水箱中,22天后已奄奄一息只剩一副骨架;筆者曾負責一個漁場的設計施工,在竣工後施工隊將45公斤鯽魚種投放於一條面積為200多平方米的引水溝渠中,因未投食,年終只捕到30多公斤,且規格同投放時相有差不大……可見,

魚類得不到食物,長期饑餓的後果多麼嚴重!
一、怎樣識別饑飽?
1.看吃食時間長短 投食後在3個小時內吃完為正常。不足3小時只有2小時左右吃完表明投食不足,還有一部分魚沒有吃到或吃飽,應在下次投喂時適量增加;如延長至4個小時後未吃完而魚群已離開食場,表明飽食有餘,下次可酌情減少。
2.看魚類長勢 四五月份魚類開食後,吃食一天天增加(二三月份,魚還小未開食,水溫也低,不必去識別饑飽),在一周或一旬投喂計畫裡,要看周初與週末或旬初與旬末的變化。如果投的數量每天一樣,到週末或旬末時,在2個小時內就已吃完,表明魚的體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沒有吃飽,要增加。一直到11月份開始起捕,
都可以用此法去識別魚類饑 飽。
3.看水面動靜 如果魚類未生病,在水面上頻繁活動,這是饑餓的表現。反之,飽食後會鑽到水裡去。尤其魚苗種在水面上狂遊,這是嚴重饑餓的標誌,俗稱"跑馬病",要立即投喂,堵斷狂遊,否則會大批死亡。至於以浮游生物為主的花、白鰱魚,可以觀察水質肥瘦去判斷是否饑餓。當水質瘦即表明浮游生物數量少,要施肥,用施肥辦法去培養浮游生物;當浮游生物聚增水質過肥過濃時,則要採取換水調節,稀釋水質濃度的方法去解決。必要時投放藥物殺滅浮游生物,使水質變清變瘦,然後再施肥培養。否則,產生"水華"後會造成 泛塘死魚。
二、怎樣預防魚類過饑過飽?
投喂掌握"四定"原則便可有效防止魚類過饑過飽。
"四定"即定時、定量、定位、定質。有些承包戶在農忙時往往只顧田頭,停食幾天的有之;有的集中投於不足10平方米的一個點上,導致魚類吃食不勻、生長不勻;有的對飼料保管不嚴,黴變後未經處理直接投喂;也有的有什麼投什麼,有多少投多少,沒有就不投。魚諺雲"停食一天,白長三天",以上做法是養不好魚的。而多投食,既浪費餌料,增加了開支,也會使魚得病。像草魚種便會因貪吃而漲死。因此,養殖戶一定要學會識別魚的饑飽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