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無公害水產養殖增產技術

無公害水產科學養殖並不複雜,就是飼養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均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範要求,其產品經認證,並獲得國家無公害產品標誌。其技術要求是養殖的池水品質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的水質改良要求,土質應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同時使用適宜水體空間,掌握好放養密度及病害防治的科學方法,養殖管理人員身體健康,嚴格按要求操作,使每一項工作環節都符合無公害飼養要求,從而達到增產、高效、無毒、無殘留的無公害水產標準。
選擇飼養環境
應選擇空氣清新,
水源潔靜充足,灌排水方便,交通較好,周邊無造紙廠、釀造廠、食品加工廠以及輕紡工業等污染排放。農業方面:使用限量、限品種、限時間的人工合成化學農藥、獸藥、肥料、飼料、添加劑,按要求回收農膜;生活方面:少用洗滌劑或使用環保洗滌用品,節約用水,無水污染的綠色生活方式的環境條件。
池塘清整及消毒
清塘是無公害水產養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是:池塘修整,清除過多防淤泥(保持20釐米左右),池底曝曬20天以上,使淤泥中的有機物充分分解和轉化,達到改良底質作用。清除敵害生物,每畝用70-80公斤生石灰,消毒或用複合微生物製劑消毒處理。
科學調節水質
一定要確保優良水質,使水體無公害。
水質很容易受到施肥、投餌、施藥、灌水、排水、養殖動物糞便、分泌物和水生生物繁殖生長和殘骸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應用生石灰或中草藥或芽孢桿菌及EM等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殺藻分解有害物質、調節酸鹼度,肥水改良水環境。
苗種選擇及消毒
水產常規品種有:草、青、鰱、鯉、鱅魚等;高中檔的中長線品種有:彭鯽、羅非魚、斑點叉尾鮰、團頭魴、加州鱸,南美對白蝦,南方大口鯰,西伯利亞鱘等;特種水產有:鱔魚、泥鰍、珍珠蚌、鱉、綠尾龜、田螺、蟹、蝦等。最好根據養殖者自身技術經驗、鑽研程度和市場需求,科學選擇苗種。
科學放養魚種
對水溫較低,水質清瘦的塘:畝放苗種300尾左右,其中草魚180尾,鰱魚75尾,鯉、鯽、鯿魚各10尾,鱅魚20尾;對水草較多的塘:每畝放草鯿魚各100尾,
鯉、鯽、鯝、鰱、鱅各20尾;對水質較肥,天然飼料豐富的池塘每畝可放養長12釐米以上的魚種鰱魚250-300尾,鱅魚50-60 尾,草魚100-150尾,鯉魚50-60尾,鯽、鯿、鯝魚各25-30尾,如水質非常肥,還可放300尾羅非魚。特種水產混養:蟹蝦混養;6月下旬在每畝蟹池內放2-3萬尾當年培育的嚇苗;魚鱉混養,在6月上旬將溫室培育的幼鱉移出放入養魚池中,每畝放30-50只,蟹魚混養,在養蟹池中,6月上旬放養一部分當年育成的鱖魚種或其他肉食性魚種每畝放50尾左右;蝦貝混養,在對蝦養殖池中放養文蛤或溫蟶、青蛤、泥螺等。
科學投喂飼料
動物性飼料要新鮮適口,不帶致病細菌;青飼料要青嫩爽口;人工配合飼料符合飼料衛生指標及限量參照《無公害食品魚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標準,
選用品質和規格與養殖物件相適應的優質飼料,飼料在水中要穩定,蝦料4-6小時,魚料2小時。堅持四定原則,科學投喂,根據天氣,水質和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投喂量。
強化日常管理
加強巡塘,定期測量水溫、溶氧、PH值等。調節水質,消毒殺菌,使水體保持在適宜的狀態,開增氧機,使水體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觀察池水變化,適時排老水,加入新水,或沖水,使養殖水體保持肥活嫩爽狀態。
科學防治病害
無公害水產養殖對病蟲敵害生物的防治極為重要,堅持“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的方針,預防措施主要是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水體、飼料、食物、工具徹底消毒,遇環境劇變可全池潑灑純中藥製劑以減緩應激作用,
尤其是梅雨季節,飼料易被黴菌污染,可在飼料裡添加中草藥製劑來增強抵抗力,民間經驗有稻或藕與水產共生、種植、養殖輪作,癩哈蟆防治和混養生態防病等方法值得借簽。勤巡查,及時清除敵害生物,一旦發病及早診斷,確定病因,對症下藥,安全用藥,科學用藥,按《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規定,使用高效低毒藥物治療,儘量用中草藥或生物製劑,不能用抗生素。
科學用藥
用藥方法是否得當,對防治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用藥方法有內服法(藥餌法),根據水產養殖動物的病情,正確作出處方,把相應的藥物拌於其喜吃且粘性較好的青料或飼料中,藥物隨飼料攝入機體內,治療體內細菌感染和殺死寄生蟲。
另外還有全池潑灑法、掛簍法和機體浸浴法、局部塗抹法及注射法等方法,要按要求使用藥的劑量和次數及時間。
注意最後停止給藥日至水產品作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時間:漂白粉大於或等於15天;二氧化氯、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大於或等於10天;口惡喹酸大於或等於21天(鯉魚、香魚)大於或等於25天(饅鱺);土黴素大於或等於21天(鯰鱺)等使其消除藥物殘留後,才能上市出售。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