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鳥飼養

鸚鵡的消化流程

各式各樣的豐盛食物被鸚鵡食入之後, 便在鸚鵡體內展開消化的旅程。

首先是口腔, 口腔之中有分泌唾液的腺體, 能將食物做初步的分解, 接著會通過咽喉部而進入食道(食物的通道, 並無特殊腺體), 接著就進入鸚鵡特有的一個部位--嗉囊(crop), 這是食道特化的膨大部位, 具有很強的擴張性, 可供鸚鵡暫時儲存食物, 然後會繼續往胃前進, 而在進入胃之前還有一個特殊的構造—前胃(proventriculus), 接著才會進入胃部(ventriculus), 此部又稱為砂囊, 因為常常含有多量的砂或小石礫;另又可稱為肌胃, 因其發達的特化肌肉之故, 這些強力的肌肉組織促使胃能做有效的收縮,

並配合其中的砂礫, 能將食物研磨成更小的單位, 以利消化吸收作用的進行。

食物的吸收在腸道之中進行, 此時會有肝臟以及胰臟所分泌的消化酵素加入, 待養分吸收之後, 食物的殘渣最後會進入直腸, 而由泄殖腔(cloaca)排出。

鸚鵡的特殊構造

鳥類的消化系統基本上與哺乳動物相似, 也是一般所熟知的流程, 但其中有幾個器官則是屬於鳥類所特有, 如嗉囊、前胃、肌胃, 以及泄殖腔。

前胃以及胃一般鳥友大多能理解是消化的器官, 負責研磨及攪拌食物。 而鸚鵡的特化肌胃, 有肥厚的堅實肌肉, 使收縮能力更強(其實就是一般所稱的〝胗〞), 配合食入的砂礫能提高研磨食物的效能。

嗉囊:嗉囊是食道的特化部位,

只有薄薄的一層膜, 提供暫時儲放食物之用, 有很強的延伸能力, 所以鸚鵡可以於短時間進食大量食物, 再慢慢進入胃中消化, 以維持生命所需。 然此處卻也是常常發生疾病的地方, 如外傷以及嗉囊炎。 外傷常因於打鬥造成或是環境之中的尖銳物(鐵釘或鐵線), 會造成鸚鵡進食或飲水之後, 前胸處的羽毛似乎就開始潮濕甚至漏水、漏飼料, 而因為嗉囊只有薄薄一層, 除了破損之外, 也很容易造成感染。 嗉囊炎, 只的是嗉囊發炎, 造成的原因很多, 會導致嗉囊壁變厚、延展性就變差, 甚或導致嘔吐, 除了病源因數之外, 常見的原因是餵食不當而導致, 餵食隔餐的食物, 不清潔的食物、嗉囊尚有殘餘食物而持續餵食。

泄殖腔:由其字面解釋就是排泄與生殖的共同腔室, 而排泄部份又包括了來自腸道與來自泌尿系統的兩個部份。 所以泄殖腔是生殖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共同開口, 包含了多條管道彙集得地方, 同時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部份。

對雄鳥而言, 包含有直腸, 兩條來自腎臟的輸尿管, 以及兩條來自睪丸的輸精管, 共有五條管腔彙集於此;對雌鳥而言, 共有直腸、兩條輸尿管以及一條輸卵管(雌鳥的右側卵巢已退化, 故只剩左側卵巢與輸卵管)彙集。 由於是共同開口, 所以消化道、生殖道與泌尿道更有機會交互感染(如消化道中病菌有機會沿著生殖道或泌尿道而上行感染), 因此消化道的保健也就更為重要。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